咸水鸭在觅食
南三岛木麻黄是关山月国画《绿色长城》取景地之一
南三听涛,听的是海涛,也是松涛。
以前,南三岛干旱、风、沙、海潮灾害频繁,房屋、土地、农作物常常被湮没、毁坏,严重威胁人民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人们苦不堪言,并逐渐开始尝试植树造林抵挡风沙。据资料记载,南三岛部分乡镇从40年代开始就已种植木麻黄树,但是种植规模不大,多是居民零星种植,还是无法抵御风沙肆虐,往往是东边种了树,西边又来了风沙,没能起到效果。
五十年代初期,地方政府经过讨论决定,要植树造林,消灭南三沙灾。全岛人民响应号召,热情高涨,播种育苗,势要造出一座绿色长城。至60年代初,全岛营造出8条防护林带连成一体,形成浩瀚林海,覆盖了全岛三分之一的土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木麻黄防护林基地之一。到1965年,全岛森林面积超过6万亩,长二十多公里,宽三至五公里,蔚为壮观。南三岛的造林工作成绩突出,闻名全国,得到众多嘉奖。197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考察团还曾专门到南三岛考察造林工作,并表示高度赞扬。著名书画家关山月也以南三岛木麻黄为题材,创作了国画《绿色长城》,以前所未有的题材和新颖的创作手法,在当时的画坛引起轰动。
如今,涛声依旧,松涛却难再听到。
现在的南三岛,已经难觅绿色长城的踪迹。据居民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居民砍掉了树木建起了房子,但罪魁祸首是挖矿和建造虾塘。如今岛上虾塘星罗棋布,为人们带来经济收入,但曾经的松涛声却一去不复返。我们几经走访,在灯塔村委会靖海宫附近看到了残存的绿色长城,松涛悠悠,如泣如诉,让人伤感。
有市民认为,南三岛是我市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是促进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桥头堡,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岛上游玩,就要加大对岛上环境的保护力度,以美景吸引游客,不可肆意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