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 夕阳下的儒田村一角
10月份建好道路、池塘后的儒田村
6月份村民正在建设小水塘
湛江新闻网讯:近日,笔者到达徐闻曲界镇儒田村,已经是傍晚时分。夕阳下,村前一大片的稻田里,几个村民正忙着赶回散养的鸭子。但鸭子还留恋着稻田里的美餐,东躲西藏地跟主人玩“猫鼠游戏”,不停地发出“嘎嘎嘎”叫声,边跑边急急地啄几口水。稻田边是一口长方形池塘,四周有石块铺就的台阶,向上延伸至与池塘落差有5米的水泥路。这条3米宽的水泥路贯通村主次干道,约3公里长。路边被“威马逊”台风连根拔起的大榕树也已重新扶正,正抽出嫩芽。站在村道上,居高临下,纵目四望,开阔心胸,池塘、稻田、绿树杂花、成群的鸭子、蜿蜒的村道、蛙声,构成了一幅活脱脱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乡村田园风光画。
“这些都是我们村人集体努力的结果。现村民都喜欢来这边逛了。” 看这干净整洁的村环境,村长孙祝武开心溢满脸。
户户投工投劳 48个姓一条心
儒田村是一个小村庄,总人口约380人、70多户,耕地面积约100亩,以种植菠萝、香蕉、高粱姜为主。令人惊奇的是,小小的村庄却有陈、刘、李、孙、陆等48个姓。据介绍,土改时期,好些人从雷州、高州、信宜、广西等等外地陆续搬迁过来,散居在儒田村附近,从事榨香茅草油、烧炭、砍柴卖等生意。后来在上世纪60年代左右,曲界镇政府就把附近散居的农户聚拢起来,组成一个自然村,也把原来的“桥子村”更名为“儒田村”。
虽然杂姓聚居,但村民都比较团结,广播一响,大家会一呼百应地聚集在一起开会讨论。对于生态文明村建设,“村民热情很高,踊跃捐款,都积极投工投劳。”谈起这些村长孙祝武说,看到别的村庄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村民们忍不住,纷纷提议也要让自己村庄变得更美丽。
扮靓村庄,从修建村道、池塘起。儒田村前原有一口天然的小泉水窖,水质清纯甜美,一年四季喷涌不断,能够灌溉周边整片稻田。为增加蓄水量,提高农业灌溉用水质量,建成村庄新景点,村民决定拓宽、加深水窖,修建成一个长20多米、宽10多米的池塘。
“把规划交给施工方后,谁知对方要价12万元左右,顿时大家都傻了眼。我们哪来这么多钱!”村干部陆国卫说,大家商量后,决定自己动手建。说干就干,全村动员、人人捐款,有的寻找石料、有购买水泥。原料备齐后,村民自发当水泥工、搬运工,男的负责挖土、搬石头,女的负责搅拌沙石、提水泥浆。每天约有40—50人在池塘工地边忙,这样连续进行了一个月,终于把村民理想中的池塘修建好。原先预计需要12万元的池塘,在全体村民自己的努力下,只花4万元左右就修建好了。
捐钱捐地建路 为了村容更美丽
建好风景塘后,村民一鼓作气,又捐钱、捐石料、水泥,聘请工程队修建村道路。“本想也像建池塘那样,自己人修路的,但担心技术不过关,只好请人家施工队。”村干部陆国卫说,所有原料都是村民准备的,也节省了好多开支。修村道路,这不可避免占用了某些村民的土地,但他们很快就想通了,有的村民把地让出来后,还硬要支付平整他家土地的工钱。有的拆了围墙,有的拆了禽舍,有的砍了果树……村民陈堪灵说:“谁都支持这个公益事业,谁都高兴,谁都支持。”
由于钱不够,该村争取到县交通局、曲界镇政府、愚公楼村委会等各级部门支持了一些资金。另一部分资金都是村民你几十元、我几十元筹集的,收了几次钱。工程也便在断断续续的施工中缓慢进行。村长孙祝武说:“群众决心非常大,积极性也高,收了两、三次钱,吃苦一点,也要集资做好。” 就这样,在300多名村民同心协力之下,儒田村终于建起了3公里多的村主次干道,极大改善了全村群众出行条件。
“我们还计划购置体育器材、建起一些石椅、石凳、桌子。”指着榕树下已经平整好的土地,村长孙祝武说,以后这里就是村村休闲场所。临走时,村民纷纷表示,我们有能力会把家园建得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