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徐闻退休干部李大谋为农民服务52年

2014-12-16 16:00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周文硕 刘卫 凌方兴 图/欧阳泽

李大谋(中)在指导铺设排洪管道。

    让“火烧岭”上生“黄金”

    灵山宫村地势高,水源稀缺,曾被称为“火烧岭”。2002年,当时该村村民有125户,农业结构单一,缺乏资金,发展困难重重。

    2002年4月,在徐闻县南山镇担任乡镇干部的李大谋受该镇委托,回到出生地灵山宫村担任驻村干部,创建生态文明村,从此与新农村建设结缘。他致力于该村的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使该村成为徐闻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村庄。

    灵山宫村在开始创建生态文明村时,并非一帆风顺。除了资金问题,单是拆迁房屋、围墙,这些易得罪人的事,就令人头疼。亲朋好友劝李大谋:你是出外的人,没必要干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搞不好还会引火上身。李大谋却说:我回来为乡亲们做点好事实事,理所当然,就是火烧到自己身上也不遗憾。于是,他不顾闲言闲语,迎难而上,全心投入筹资、规划、拆迁等工作中。在拆除修路的障碍物时,哪家有阻力,他就到哪家去,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

    李大谋组织号召能力强,他牵头召开修路捐款动员会,成立了修路领导小组,共筹集到30多万元,建起了村里最早的6公里主干道。农村公路的建设又带动了改厕、改灶、改房和村容村貌建设。灵山宫村还创新了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引入老板带资和银行按揭机制,引导发动农民集体建楼。灵山宫村有68户村民与雷州的一名外出工作的老板签定建楼合同,分期付建楼款。

    近年来,李大谋又和灵山宫村125户村民一起,在4000亩的高台地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上开始新的“创业史”。徐闻县县委、县政府积极配合,给予技术指引,村民种植的辣椒、青瓜、香蕉等长势喜人。

    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灵山宫建设生态文明村的经验被推广后,前来参观取经的人来了一批又一批。哪个村子请他去介绍经验,李大谋就往哪个村子里跑,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在龙塘镇包宅村,李大谋成了该村临时的“村道建设总指挥”,日夜奔波在工地上,管施工、抓质量。见到施工缺少机械设备,李大谋就连夜赶回自己村里送来拌浆机、磨浆机、震动机、模板等设备,无偿支援包宅村的村道建设,一干就是四个多月。为了感谢李大谋,包宅村村民在村道建成的那天,在包宅村文化室旁的“功德碑”上,将“外援功臣”李大谋的名字写了上去。

    12月15日,记者见到李大谋时,他正在徐闻县响水潭附近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现场指导工人布设排洪管道。由于一条管道布设方位不正,李大谋下到比他个子还高的深沟中,手持铁铲填土。一番忙碌后才有时间接受记者的采访。“这只是件小事,你就不要报道了。我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义务帮农业局和村民的忙。”李大谋说。

    近几年,由于灵山宫村北运菜产量低、价格不稳,导致农民收入减少。李大谋转变发展思路,种植了30多亩火龙果,农民看到他的收获羡慕不已,纷纷前来咨询火龙果种植技术。李大谋一一回应:“不急,这些问题我都能帮你解决。”不久,或许他的新农业理念又将在农民心中传播。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吴川:转移群众3213人
  • 湛江经开区东简街道庵里村:台风前的“暖心拉锯战”
  • 东海岛转移群众安置点暖心一幕幕
  • 吴川党员干部迎战台风“桦加沙”,一线筑起红色防风网
  • 风高浪急
  • 全力保障港口安全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