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徐闻农民利用冬暖、冬闲田多等优势,种植青椒、玉米、韭菜、青瓜等瓜菜,并运到寒冷的北方,美其名曰:北运菜。不仅丰富了当地的农产品种植结构,农民的钱袋子也一天天鼓了起来。
随着北运菜的种植面积渐成规模,当地冷库的数量也随之增长。发展过程中,对保鲜要求较高的北运菜,须抓住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契机,培育本土品牌,提高经济效益。
有专家认为,冷链物流是提高北运菜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其在做强做大北运菜品牌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眼下,冷链物流产业受人追捧,徐闻要发展冷链物流,需充分利用冷库资源,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闫玉科教授说。

从徐闻走出去的北运菜
秋末冬初,当祖国南端大地还是绿油油一片时,北方已是冰天雪地。尽管如此,北方人依然能享受到由南方运去的新鲜北运菜。
近几年,徐闻县政府高度重视“南菜北运”,引进多个优良蔬菜品种,推广无公害种植,一跃成为华北、东北等地区最大的“菜篮子”基地。每年的10月至来年的清明时节,是徐闻蔬菜上市旺季,贴着“陕A”,“鲁B”,“辽C”等车牌的货车源源不断开进了田间地垄,收购包装,冷冻保鲜,最后运往华北、华中、东北、西北等地。
据悉,2014年,徐闻北运菜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北运菜能填补寒冬季节北方大棚菜的短缺,深受北方人厚爱。“相比其他地方,徐闻的瓜菜生鲜品质好,客户很喜欢,每年我都会来收购。”来自山东的北运菜经销商李世铭说。
每年的1月是北运菜的丰收季节。1月12日上午10点多,记者来到徐闻县农贸交易市场。在该市场的冷库厂,记者看到五六个工人正扛着纸箱从冒着冷气的冷库中走出,按顺序把纸箱堆放在货车上。记者走进冷库,冷气弥漫,据冷库老板介绍,冷库当时的气温是4℃。冷库分两层堆放着纸箱货物,林林总总,纸箱上标有“尖椒”、“线椒”“徐闻特产”等字样。
“这是今天发的第10辆次,这一车货准备运往陕西,今年很多农产品减产,北运菜的行情也太不好。”该冷库厂老板算了一笔账,按照一年5个月来算,4个1000立方米的仓库每个月共可容纳600多吨货物,出租率在70%左右,一年下来共容纳了2100多吨北运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