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民正走在宽阔的垄间察看薯苗的长势
北莉岛上的番薯垄“高大上”。这是笔者日前在徐闻县和安镇的北莉岛上发现的独特一景。
该岛东塘村附近的番薯园里,已栽上薯苗的垄确实非同一般:半米高;底部宽1米,往上逐渐变窄,呈三角型状,每垄就种一行薯苗;顶部与另一垄顶相距宽约2米。这与陆地上低平的薯垄有着鲜明对比。
整如此高大的薯垄为了啥?这是否浪费土地资源了?兴趣甚高的笔者将疑惑连连抛给了正在忙活的村民。正在给薯苗喷洒杀虫剂的唐桂民大哥逐一道出了缘由。他说,北莉岛的土壤呈沙质,不易吸收雨水。每当大雨时,雨水容易浸漫了农作物,导致作物腐烂坏死。因此,岛民普遍将薯垄堆高,防止水浸,这就是薯垄由很早以前的20至30厘米高演变至现在的50厘米高的原因。其次,薯垄之所以搞得这么大,而且只栽一行薯苗,主要是让每株薯苗孕育出的番薯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生长,有足够的土壤供给养分让它较好地吸收,不存在拥挤、争抢养分的情况,直至个大体长。唐桂民说,这种方式能种出优质的番薯,那么也就不在乎垄距过宽而浪费了土地资源啦。现在,岛上的番薯普遍个大体长,一个两三斤重的规格很普遍,五六斤重的也不在少数,一亩都有4000多斤的产量。
闻讯赶来的北莉岛村干部王义认可唐桂民的说法,但他补充说:岛内的番薯还有大至10斤重的,他家就种过,而且有岛民种出5000多斤一亩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