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洁员在沿江路清扫垃圾。
2013年初,为深化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市容环卫作业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吴川决定将市区市容环卫保洁业务项目向社会招标承包,每年投入1900万元,“聘请”有资质有实力的公司经营,实现环卫部门从一线生产作业者到检查者、监督员的转变。
“现在我们每周不定期进行一次卫生检查,细化到每1000㎡路面的果皮、烟蒂数量,考核不达标就扣减承包服务费,连续两个月不达标则终止合同,将保洁业务全面推向市场。”吴川市公用事业局副局长宁土胜介绍说,“两年前,吴川的环境卫生状况饱受市民诟病,如今,市区卫生状况好转有目共睹,原有的卫生死角和盲点得到彻底清理,环卫作业面积增加一倍,群众满意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百姓声音——
环境变美视野开阔
昨日下午3点,记者来到吴川市区沿江路,过去这条每逢暴雨就“水浸街”,路面坑洼不平,路边杂草丛生的市区主干道变成了“康庄大道”:道路宽敞了,两旁种有海南红豆、红车、含笑、澳洲火焰木等绿化植物,长约2.7公里的海滨长廊装上了新路灯,雨污分流系统告别“水浸街”历史,路面干净整洁,不见垃圾。
记者守候不到10分钟,一名身穿制服的保洁工人驾驶电瓶三轮车在路边停下,开始清扫收集路面遗留的纸屑落叶,并将果皮箱内的剩余垃圾运走。大桥底新设的沿江垃圾中转站正在运作,内部洁净度非常高,记者经过也未闻到异味。
因周边出租屋较多,居民贪图方便,吴川某中学后门附近的小路上曾形成不少垃圾堆积点,让学生和家长烦不胜烦,如今这个“老大难”问题已彻底解决。“学校附近那几个顽固的垃圾堆放点被取缔,现在接送孩子终于不用忍受那阵臭味,下雨天也不会看见满街垃圾漂浮,我们都很高兴。”家长谢女士说。
振文镇的李先生外出打工数年,今年春节回家看到家乡变化,惊喜万分。李先生笑着说:“环境变美了,感觉视野也开阔了,主要街道看不到垃圾堆积,连公共厕所都有人清洁了。”
体制改革——
将保洁业务推向市场
“过去由于管理体制的僵化,环卫主管部门和环卫处既是环卫作业方案、制度的制定者,也是一线生产作业的实施者。因为工资低下、体制落后影响了环卫工人的积极性,工作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无差别,形成‘大锅饭效应’,效率质量都上不去,市民意见很大。” 吴川市公用事业局副局长宁土胜说,“因此,把环卫清扫保洁业务推向市场,由有资质有实力的公司经营,是大势所趋、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通过走访外地“取经”,吴川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市区市容环卫保洁业务项目向社会招标承包。2013年4月,经过公开招标的法律程序,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中标,承包期6年,城区保洁面积由原环卫处服务的152万平方米扩展到293万平方米。
吴川市政府对承包方制定明确要求:路面清洁明亮见本色,舒适、无沙土、碎砖、碎石杂物,主要街道和示范街要达到“六无”标准;路面净、沟眼净、边角净、绿化带净、花坛树穴净。市场周边无垃圾堆积、无恶臭,垃圾“日产日清”;公厕达到“五无五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