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
“一村一策”攻克“卫生死角”
除了政府指引,四级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层层分工,各农村也依据自村情况,“一村一策”,制定自村的垃圾收集点及环境卫生治理措施。通过村民群策群力,相互监督,攻克村内“卫生死角”。
针对村内环境卫生差、排水系统落后的问题,生香村通过外出务工老板捐资及村民集资,共投入1500多万元,对全村道路进行硬底化改造,重新建设香桂湖及村内公园,铺建5000多米民居排污管、800多米排污渠,建设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可用于村农田灌溉循环利用。除了以1500元每月工资雇佣2名保洁工外,生香村还专门成立了妇联保洁队。“村里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内以留守老人、妇女及儿童为主,要做好村保洁工作,就必须提高留守村民的积极性。”生香村村干部袁兴详告诉记者,去年3月8日,生香村妇联保洁队正式成立,10名成员除了每天对卫生死角进行巡查清洁外,每周还会定期搞一场大清洁。
而黄坡镇林屋村除了聘请保洁员外,还对村民的鸡栏牛舍和不规范的厨房进行了重新规范。据该村村干部林海介绍,整治前,不少村民为方便养鸡、鸭、牛等家禽家畜,爱在家旁边乱搭建。为保持村道有序,村容整洁,村干部一一对“违建”村民进行动员,让村民相继拆掉了自家的“违建建筑”,更规范了家禽家畜养殖。
展望——
分类减量处理 建立长效机制
农村环境卫生干净了,应该怎样保持下去?戴振认为,要保持农村整洁,不仅要提高村民的卫生素质,更应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及资源利用长效机制,走农村垃圾环保处理的新路子。
据戴振介绍,下一步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对建筑垃圾实行就地掩埋处理;有机易腐垃圾实行就地消化处理(饲料、堆肥或制作沼气);对可回收垃圾实行回收处理;对不可回收的其他垃圾及有毒垃圾实行集中清运处理。今年吴川市委市政府计划安排75万元用于垃圾分类减量,并在全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黄坡镇将作为试点镇、塘基村作为试点村,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为进一步做好未来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吴川市委市政府已派出调研团“外出取经”,到杭州、广西等多地学习先进经验。计划在农村因地制宜,设立生活垃圾肥料发酵池及发电站,通过垃圾环保再利用,建立农村卫生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