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湛江方言是本土文化的根

2015-03-31 16:59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李亚强 周文硕 朱明杰

    ●古汉语与土著语交融 孕育四大方言

    “方言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在生产、生活、信仰、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随着地域的不同,人类的迁徙,时间的沉淀而慢慢形成的。”钟德认为,古汉语与土著语在同化和取舍中,孕育出湛江四大方言:

    1、黎话 源于吴语 生于闽语

    东汉末年,受战事影响的中原边缘一带浙人(又称吴人),携“吴语”迁入福建,与俚族语言交融后形成闽南方言。到了明清,抗倭战争和朝廷禁海,导致闽人大规模沿海岸线进入海康(今雷州市)、遂溪、徐闻、东海岛及海南等地,结合土著语,形成了新语种——黎话。湛江的黎话与闽南方言一脉相承,黎话人能听懂部分闽南话、潮汕话,甚至台湾话。

    2、湛江白话 源于广府粤语

    自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和“南越国”成立后,广府区域形成,郡治中心不断吸纳中原古汉语,逐渐地形成了广府粤语(又称为广州话)。广府粤语进入湛江后,受土著语影响,语音语调都有所变化,逐渐形成当今的湛江白话。

    3、吴川话 古汉语入湛的结果

    自秦汉始,因经商和避战,大量中原汉人进入吴川地,中原古汉语不断融合当地语言,逐渐形成现今的吴川话。吴川话既保留了土著语言元素,又有古汉语基因,更有广西和越南语特色。

    4、亻厓话 排挤于边陲

    廉江的亻厓话是客家方言的一个分支,从梅县传入。汉朝年间,北匈奴入侵,随之带来了胡语,干扰了古汉语原有的音调。此后带着不纯正汉语的汉人南迁,受到“广府人”的抵制,无法进入珠三角地带,只能居于南方山区的梅州等地,形成了客家话。清朝年间,政府让这批汉人南迁至珠三角,却遭到当地居民抵制,爆发“土客大战”,客家人四散,部分人则流落至廉江及茂名等地,融合当地语言,形成亻厓话。

1234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海上“小蜜蜂”焕新再启航  “海洋石油165”平台完成升级改造开赴油田采油
  • 湛江东海供电局开展“悦”读体验活动
  • 科学“赶集”掀热潮  湛江“三下乡”科普盛宴启幕
  • 2025中冠联赛吴川赛区4月27日开赛
  • 湛江市体验“中医药文化”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启动
  • 湛江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