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隆平造”
在五河县种子零售商常秀亮的店里,一张被放大的照片占了半壁墙。照片里十几个孩童与老人举着“两优0293”的牌子,咧着嘴笑。
这是2008年以来,每年都在五河县上演的“两优0293”产品推广会现场。隆平高科的业务员和种子经销商总是不厌其烦地宣扬“两优0293”的诸多优势:“适应性广、高产栽培可达900公斤以上”。讲完之后,每个到场者都会得到一件印着“杂交稻,隆平造”的黄色T恤。
凭借着袁隆平的名望和一场场推广会,“两优0293”很快成了五河县的明星产品。2014年,常秀亮一共卖出“两优0293”种子3541斤。
在益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门前,农民们回忆起刚种“两优0293”的景象:第一年,一亩地只要七八两种子,产量比过去的杂交稻品种涨了50公斤,达到每亩550公斤。之后几年,产量有所回落,一亩地也得用1斤多种子,但产量还算稳定。
与企业宣传的最大卖点不同,农民们看重的是超级稻的“稳产”,而不是“高产”。
实际上,尽管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已将试验田中超级稻亩产量,从800公斤攀升到1000公斤以上,但中国水稻实际亩产却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依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计算,2013年,中国实际水稻平均亩产量仅为447.8公斤。
2014年10月,连这份“稳产”也被打破了。五河县种植该品种的八千多亩地全都变了颜色。穗子以下逐渐变灰乃至变黑,掐断了输送养分的通道。500公斤的产量变成了50公斤,甚至颗粒无收。
受灾民委托,五河县农委组织专家组鉴定表明,超级稻减产、绝收是因为得了稻瘟病。
大多数受灾农民因为还不了债,过年都躲了出去。种子经销商常秀亮被愤怒的乡亲们打了三次,受伤了也不敢去医院,怕暴露行踪。
灾难蔓延至安徽6市,种植“两优0293”的农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绝收。
“仅这一个品种就对我省整个粮食的增产造成很大的影响。”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副站长刘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作为农业输出大省的安徽,承担着粮食增产4万吨的国家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