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安徽万亩袁隆平超级稻减产绝收 涉虚假宣传

2015-04-09 16:25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陈露

    “杂交稻,隆平造”

    在五河县种子零售商常秀亮的店里,一张被放大的照片占了半壁墙。照片里十几个孩童与老人举着“两优0293”的牌子,咧着嘴笑。

    这是2008年以来,每年都在五河县上演的“两优0293”产品推广会现场。隆平高科的业务员和种子经销商总是不厌其烦地宣扬“两优0293”的诸多优势:“适应性广、高产栽培可达900公斤以上”。讲完之后,每个到场者都会得到一件印着“杂交稻,隆平造”的黄色T恤。

    凭借着袁隆平的名望和一场场推广会,“两优0293”很快成了五河县的明星产品。2014年,常秀亮一共卖出“两优0293”种子3541斤。

    在益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门前,农民们回忆起刚种“两优0293”的景象:第一年,一亩地只要七八两种子,产量比过去的杂交稻品种涨了50公斤,达到每亩550公斤。之后几年,产量有所回落,一亩地也得用1斤多种子,但产量还算稳定。

    与企业宣传的最大卖点不同,农民们看重的是超级稻的“稳产”,而不是“高产”。

    实际上,尽管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已将试验田中超级稻亩产量,从800公斤攀升到1000公斤以上,但中国水稻实际亩产却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依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计算,2013年,中国实际水稻平均亩产量仅为447.8公斤。

    2014年10月,连这份“稳产”也被打破了。五河县种植该品种的八千多亩地全都变了颜色。穗子以下逐渐变灰乃至变黑,掐断了输送养分的通道。500公斤的产量变成了50公斤,甚至颗粒无收。

    受灾民委托,五河县农委组织专家组鉴定表明,超级稻减产、绝收是因为得了稻瘟病。

    大多数受灾农民因为还不了债,过年都躲了出去。种子经销商常秀亮被愤怒的乡亲们打了三次,受伤了也不敢去医院,怕暴露行踪。

    灾难蔓延至安徽6市,种植“两优0293”的农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绝收。

    “仅这一个品种就对我省整个粮食的增产造成很大的影响。”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副站长刘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作为农业输出大省的安徽,承担着粮食增产4万吨的国家任务。

12345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 徐闻“益企办”让菠萝产业旺起来
  • 2025年遂溪县第六届“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幕
  • 粤西首城绘文明新卷 廉江以常态长效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