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16日一天之内拆除了吴川市区内的22个限高门,其中沿江社区18个,寮歌寨、公安村各2个。”昨日,吴川市公用事业局杨彩怡局长向记者介绍,这些限高门均由居民自行集资建造,初衷是阻挡泥头车等超载车辆,保护道路不被压坏、免遭沙尘污染和辖区交通安全。但因未经许可私设限高属违法行为,吴川市相关部门近日联合执法予以强制拆除。
“22个限高门拆除后,如何管住在家门前‘撒野’的泥头车,是我们最关切的问题。”昨日,记者在吴川市梅菉沿江社区采访时,不少居民向记者透露了他们的担忧。记者在相关路段看到,虽然设置了“货车禁止通行”和“限行”、“限速”等标志,但仍可见泥头车肆意通行。
拆除限高门后设置了“限行”“限速”标志。
现象—— 居民私设18个限高门
昨日,记者来到吴川市梅菉沿江社区幸福路、繁荣路等路段看到,此前横跨在这些路段的限高门已经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设在路边的“限行20吨”、“限速30公里”等标志牌,个别路段则设置了“货车禁止通行”的交通标志牌。
几位居民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吴川市相继封闭维修沿江路、潮江路等主要路段,因此原本走沿江路的泥头车、搅拌车和超高载重车辆改走繁荣路、幸福路等居民群相对密集的路段,周边居民饱受困扰。”
居民陈叔说,这些困扰主要包括:一是泥头车、运沙车等超载车辆的噪音污染,影响周边居民休息。二是泥头车车速过快,威胁周边居民生命安全。三是社区原本平整的道路,被超载车辆压坏。四是泥头车、运沙车经常会撒落余泥,造成相关路段泥尘滚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大约在去年10月份,有热心人牵头发动居民集资,在相关路段陆续建了18个限高门。”陈叔说,限高门设置有2.2米高的,也有2.4米高的,自从建起来后,超载车辆纷纷绕道通行,居民区确实清静多了。
但一个社区18个限高门,也成了吴川市区一道怪异的景象,半年来备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