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手指岩石磨粉断指再植项目组负责人詹长发介绍,2008年,国家文物局负责人前来考察时,千手观音造像上突然掉下一根手指。研究发现,以往修复中,断肢几乎都是用泥补上去的。在潮湿的空气环境里,泥很容易受潮脱落。 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专家们把当地的岩石磨成粉,加上其他材料进行“断指再植”补形,确保造像在潮湿环境下也很稳固,这是一种创新性的文?
保护难
需解决香尘凝结水等问题
大足石刻博物院院长黎方银说,以往的修复都是妆金、贴金,用泥和麻线等来修补,而这第五次抢救性保护动用了各方科技力量,是最大、最全面、最科学的一次修复,最重要的是把整个造像的信息完整保留下来,供以后千手观音保护及其他石质文物修复作为参考。
詹长发说,很多人关心这次修复后能保护多少年呢?历史上4次修复间隔数十年到上百年不等。他认为,现在要回答这个问题比较难。尽管此次修复是历史上最为彻底的一次,但保护难在环境问题上。这就要看今后人们如何来保护她。比如焚香灰尘控制、凝结水等难题的解决。
黎方银说,关于危害千手观音的灰尘颗粒、凝结水等难题,目前正在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是对千手观音的建筑进行通气性改造,让对流空气把凝结水带走;第二,目前清华大学正在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研制一种挡在石刻造像前的尘埃阻隔“门帘”,达到既不阻碍人们观赏,又能阻挡灰尘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