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岁的梁越是南方医科大学助产专业大三班仅有的两名男生之一,他在实操课上遭遇过模拟产妇的“拒绝”。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助产士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第一个成建制毕业的助产本科班学员,即将走上助产专业前台,成为迎接新生命的专业人士。然而,在目前的人力缺口下,温柔助产和急忙产科之间的矛盾如何平衡,这个疑问一直盘旋在刚刚毕业的谢适慧心头。而助产士这个介于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尴尬存在,其职业前景也引起争议。
实习助产士的困惑
已经和大学附属的南方医院签订就业协议的谢适慧,要等到7月份签订劳动合同后才要上班。助产士学习期间,谢适慧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大体解剖,而是学习侧切、缝合时的牛舌。“这是最接近实际的结缔组织了,每次上这堂课,就是快速切开,快速缝合,再切开,再缝合。40多人的一个班级,都是对着牛舌练缝合。”
谢适慧实习的是一家深圳市的综合医院,整个实习过程下来,谢适慧得出的结论是,分娩是个很自然的过程,助产士能做的大部分工作是陪伴和鼓励。但这些基本的工作,在忙碌的产房里经常被医生、助产士给忽略掉了。年纪轻轻的她,曾经被一位二十七八岁的产妇紧紧握着手,一刻都没能离开。“也曾想过在产房巡视一下,看看情况,但那位产妇请求我不要走,这时我想到的是,产妇在分娩时除了宫缩带来的疼痛,还有恐惧和孤独,与医院产房装修是否豪奢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样的工作做得多了,这个小美女助产士收获到了很多产妇的赞誉。
“她们会对我说,你真是个天使,谢谢你的鼓励,没你我真的生不出来了。”
谢适慧常想,在接受教育阶段,助产士被教育的是要多注意人文上的关怀,做好最微不足道但却是产妇最需要的陪伴和鼓励。事实却是,由于多数产科在超负荷运作,20万从业人口的缺乏,使得温柔助产难以实现。“今后真的走上工作岗位了,我究竟该怎么做到温柔助产和急忙产科之间的交融,并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