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
钱钟书杨绛在牛津。(资料图)
1935年,钱钟书与杨绛在无锡七尺场钱府举行正式婚礼。结婚不久,他们便结伴到英国牛津大学去了。由于杨绛不愿意增加老父亲的经济负担,也不愿意和丈夫分开来求学,所以她在牛津只是一个旁听生,1937年女儿出世,杨绛的主要任务是带孩子,照顾钱钟书的饮食起居和学习。每当钱钟书被灯泡坏了等生活琐事困扰时,杨绛总是说“不要紧,有我呢”。就连钱钟书因为枯燥不喜欢而考不及格时,也是杨绛帮助他复习过关。
杨绛与女儿(资料图)
家在杨绛心中是人生的核心。自从嫁给钱钟书后,杨绛一直甘愿做“灶下婢”,不辞辛劳地操持家务。以至于心疼女儿的父亲不免有不平地说:“钱家倒很奢侈,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就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钱钟书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1938年在回国的轮船上。(资料图)
1938年,钱钟书杨绛携女儿提前回国。杨绛的父母先后去世。从此,钱钟书杨绛相依为命,颠沛流离。在上海沦陷期间,他们曾一度生活艰难,钱钟书为维持这个家,不得不多代课,有时一别妻女就是很长时间。有一次,钱钟书刚回到妻女身边,女儿看着这个“陌生”的男人把行李放在自己妈妈床边,就提醒道,“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说着用小手指着奶奶的床的方向。钱钟书尴尬道:“怎么?到底是你认识你妈妈早还是我认识早?”女儿毫不迟疑地道:“当然是我早,我一生出来就认识我妈妈,你是后来才认识的。”钱钟书回家的任务是带女儿玩,而杨绛则包揽了一切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