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霞山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通过民生实事项目督办、专题调研等多种方式,打出推动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监督“组合拳”,以人大监督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青菜肉饼、番茄炒蛋……
临近中午时分
海头街道陈铁村华锋长者公益食堂
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已经坐着好些老人
他们落座后一边聊家常
一边用餐
“我老伴儿和我都80岁了,平常做饭也不方便,这餐厅菜品健康美味、营养均衡,重点是就在家门口,走过来只要3分钟。”正在华锋长者公益食堂用餐的居民李奶奶高兴地说道。
“民意+建议”

近年来,霞山区人大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联络站,分批次轮流开展“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不断拓展选民群众反映问题、建言献策的渠道,其中,部分群众反映关于社区老年食堂建设、老年助餐服务等意见建议引起了代表们的注意。
今年上半年,霞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文景采取“四不两直”调研方式,分别到建设街道长者饭堂(幸福餐馆)、霞山区长者饭堂(六和素食馆)、解放街道长者饭堂(解放街道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海滨街道长者饭堂(还真素食餐厅)、新园街道长者饭堂(好既食街)等开展调研,现场听取群众意见建议25余条。在调研中,区人大代表、解放街道人大工委李志勇表示,他所工作的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高达社区总人口数的30%,长者饭堂运营以来,每日老年人就餐约 20人,占总用餐人数 60 %,还可以为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5月15日,围绕养老助餐服务主题,霞山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座谈会,从“立足政府办”“鼓励市场做”“提倡社会助”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建议。会后,这些建议被转交霞山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重点办理。
“实事+督办”

群众的呼声、代表的建议,得到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养老有关项目连续多年被列入霞山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新建不少于9家社区食堂,进一步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能力”的目标任务。为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兑现对群众的诺言,霞山区人大坚持以“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政策推动、共建共享”的工作原则,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召开有关部门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一线了解民生实事推进情况,推动政府构建起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建成1个区级长者饭堂和10个街道级长者饭堂,覆盖辖区内全部街道,今年以来累计办理老年就餐卡486张,补贴2245人次,有效解决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就餐问题。
陈文景表示,长者饭堂极大方便独居老人的生活,有效解决老年人衣食问题,也解决老人子女的后顾之忧,打通了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作为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为独居老人提供更多帮助,以实际行动助力长者饭堂正常健康运行,切实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为此,6月19日,霞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文景、办公室主任黄华耀发动人大代表以及社会爱心人士为长者饭堂踊跃捐款捐物,用爱心和善举汇聚成老年助餐服务的汩汩暖流。

据统计,本次活动中,共捐赠15袋大米300斤,花生油50斤。人大代表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牢记人民,服务人民,一箱箱物资,带着温度直达老人身边。
“提质+跟踪”

老年食堂建设面临选址布点难、运营成本高、服务供给能力弱等诸多困难和挑战。围绕构建独具霞山特色的养老助餐服务品牌。霞山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工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积极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民政部门完善政策体系,大力拓展服务人群、织密助餐服务网络;财政部门坚持政策引导和资金保障,科技赋能老年助餐;税务部门落实优惠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市场监管部门推进“一窗通办”,助力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化。
在各方面的齐心合力下,霞山老年食堂经营者有了十足信心。霞山区长者饭堂、解放街道长者饭堂等负责人纷纷表示,我们不仅提供老年助餐服务,还以助餐网络为支撑、面向社会开放,提供个性化送餐、上门做餐,延伸提供康复护理、健康咨询、日间照料等服务,提升了自身造血能力,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同时,将重点建议跟踪督办作为有效抓手,由常委会社会工委负责同志和提建议代表组成督办小组,通过听汇报、察现场、提建议等形式,了解进度、分析情况、全程跟踪办理进展,推动政府在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中不断提质增效。

陈文景表示,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小小饭碗中装满的是民生情怀,考验着人大的履职担当。霞山区人大常委会将重点在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上探索实践,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助餐需求,擦亮霞山养老助餐服务品牌。
(来源:霞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