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闻县新晋旅游打卡点——下洋镇南端暖滩,因一幅30米长的哪吒主题墙绘吸引来了众多市民游客。(7月8日《湛江日报》)
徐闻县下洋镇的30米长哪吒主题墙绘,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展示了大学生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独特价值。当青春创意邂逅乡土资源,如何让专业特长精准对接镇村需求,成为学子参与乡村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关键命题。
岭南师范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星船”突击队的专业技能与时尚创意,为下洋镇打造出极具吸引力的文旅新亮点。他们带着先进理念和创新意识走进乡村,如同为乡村发展的“引擎”注入新动力。就像那30米长的哪吒主题墙绘,让原本普通的乡村墙面成为吸引游客的文化景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背后,是大学生专业特长与青春创意在乡村沃土上的成功转化。事实上,不同学科的大学生都能在助力“百千万工程”中找到发力点:除了墙绘,农业院校学生可依托种植养殖知识,为特色农产品改良品种、优化供应链;新闻传播专业学子能帮乡村运营新媒体账号,把红树林湿地、非遗手艺等特色资源转化为流量密码;建筑专业学生可参与古村落改造,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塑造文旅地标……专业特长与乡村需求的精准咬合,“三下乡”社会实践才能真正落地见效,不流于形式。
深入了解乡村特色、文化基因,是实现长效助力的前提。例如“星船”突击队,主动改变“外来客”视角,从下洋镇的海浪中汲取灵感——“下洋的海浪真的美,让人不由得想起电影里哪吒戏海的场景”,并结合下洋镇创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加速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的需求,立足南端暖滩的特点,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墙绘设计方案。这种“在地化创作”思维,正是广大镇村目前迫切需要的。这就要求学子们先做乡村的“观察者”,通过走访老人、记录民俗、分析资源禀赋,找到乡村特色与特长发挥的结合点。才能让知识技能真正扎根乡土,避免“水土不服”的帮扶,让每一项举措都能契合乡村的发展脉络,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持久且精准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下洋镇政府深谙“借力而行,方能行稳致远”之道,从及时提供照明设备等细微之处,便能看出其对多方协同推进“百千万工程”重要性的理解与践行。这种懂得借力、善于整合资源的智慧,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强大动能。广大乡镇应主动与高校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对接机制,将暑假短期实践转化为校地长期合作。可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让学生假期驻村服务与日常线上指导相结合;推动“专业课程+乡村项目”教学改革,把村落规划、品牌设计、产业赋能等作业写在雷州半岛这片红土地上。
期待有更多像“星船”突击队这样的青春力量参与到“百千万工程”中来。在学子与乡村的双向赋能中,青春力量将激活更多沉睡的乡土资源,让每个村庄都能绽放独特光彩,共同勾勒出“百千万工程”最动人的图景。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