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南海之滨,荔枝的甜香尚未散尽,鉴江两岸已铺展开另一幅壮阔画卷。7月10日,2025茂名市“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全媒体采风活动如约而至,来自中央、省、市级的媒体记者齐聚茂名,循着山海脉络,在“华南钛谷”的智能车间与露天矿的碧波之间,触摸这座城市从资源型工业基地到现代化滨海新城的蜕变脉动,共读这座城市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独特密码。
参与活动的记者们在茂名新城城市展厅参观采访。
采风团首站踏入全国唯一高度集约于临港的钛锆全产业链项目——“华南钛谷”粤桥项目展厅。这片占地3000亩的产业高地,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已成功吸引众多钛材应用加工等下游产业,实现集群式发展。
“华南钛谷”计划总投资186亿元,分两个阶段共四期稳步推进建设。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515亿元,解决4000人就业。更令人期待的是,链主企业“粤桥”将通过配套产业集群,催生千亿级钛锆产业生态,让茂名从“南方油城”向“新材料高地”完成华丽转身。
“华南钛谷”粤桥项目展厅。
从过去到现在,从当下到未来,在茂名新城城市展厅的巨大弧形屏上,无人机航拍影像与AR全息投影见证着城市生长的轨迹。茂名新城是茂名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战略布局,以打造大城市为目标,路网、生态、功能三大建设齐头并进,城市框架正加速拉开,逐渐成型成势。据介绍,茂名新城建设按照“1+12345”工作安排,在“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框架下,抓紧抓实交通“链城”、生态“缝城”、功能“兴城”,持续做好南海岛生态修复、交通可达、产业配套三篇文章,各项事业进展日新月异。
充满科技感的茂名新城城市展厅。
下午时分的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荔枝主题的文创店里人头攒动。主播举着手机穿梭在货架间。服务区的另一侧,新能源货车正在智能充电桩前补能,司机通过小程序就能预约优先充电通道。
新晋网红打卡点——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全景。
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内的助农直播区。
作为“百千万工程”中乡村振兴的生动典范,占地150亩的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打破传统服务区单一功能的局限,创新开创“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模式,成功实现从传统“歇脚地”到全域旅游“打卡地”的华丽转身。
柏桥服务区通过巧妙的流量转化与深度的产业融合,成功激活乡村特色资源,周边农户纷纷参与到相关产业中。数据显示,自服务区转型升级以来,周边村庄的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长,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成为茂名乡村发展的新名片。
景色优美的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
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站,来到了露天矿生态公园。这里曾是一片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坑,见证着茂名“黑色工业”时期的辉煌与沧桑。然而,如今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幅如诗如画的生态美景,这片废弃之地重焕生机。露天矿生态公园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更成为茂名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向世人展示着茂名在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和卓越成就,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生态保护事业中。
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风景秀丽。
暮色中的茂名,城市灯光与海湾渔火遥相呼应。从“华南钛谷”的智能制造到露天矿的生态修复,从新城蓝图的徐徐展开到服务区里的城乡互动,采风团的镜头里,定格下“百千万工程”的鲜活样本——它是工业城市的绿色转型,是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是山海资源的协同开发。正如采风团记者在笔记中所写:“茂名的故事,是资源型城市的突围之路,更是新时代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