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7日是2025年广东省湿地保护宣传周,主题为“保护湿地,珍爱红树林”。近日,《世界知识画报》官微推送原创图文《太拼了!人类为保住红树林,竟做了这么多事!必须看!》,该推文多处介绍了湛江在保护红树林方面付出的努力和亮点成绩,引起网友们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廉江高桥红树林保护区绿意葱茏。记者张锋锋 摄
“海上绿毯”装上智慧大脑
《世界知识画报》官微推文开篇写道:在全球生态保护的大舞台上,红树林的保护已成为重要议题。各国及国际社会正积极采取多方面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创各类型保护项目、促进红树林自然再生、科学人工种植幼苗等等,全力守护这一独特的海岸生态瑰宝。文中特别提到,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全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入“GIS(地理信息系统)+无人机+高分卫星影像智慧监管”技术,提升智慧化监管水平,无人机每年全境航拍4次。保护区边界明确并设立显著标识,限制人类过度开发与破坏行为,同时配备专业的管理与执法团队,定期巡查监测,杜绝非法砍伐、捕捞、开垦等行径,并且积极开展生态修复研究工作,致力于维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海上造林”的生动细节
推文在介绍人工种植时写道:科研人员精心培育适合当地环境的红树苗,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树苗成活率与植被覆盖率。红树林土质松软难以使用机械,种植多为人工,树苗需间隔1米,间隔过大会被海浪冲走,过小影响水体和物质循环。之后严控污染排放、治理水污染等行动改善其生存环境,确保红树林生态服务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文中以湛江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的工人复种红树林为例,图文并茂展示了工人们在滩涂上弯腰插苗的场景。
湛江红树林底下养出生态田
文中还指出,推动红树林的可持续利用与社区参与是实现长期保护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在不损害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适度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如建设观光步道、观鸟亭等设施,开展科普教育与自然体验活动,让公众在亲近红树林的过程中提升保护意识,同时也为当地社区创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红树林+”复合经营模式,如红树林林下养殖、生态农业等,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增强当地居民对红树林保护的支持度。湛江市在广东省率先开展“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生态型经济试点,首创了“林—蟹/贝/藻”耦合模式,优化了“林—鱼/虾”耦合模式,包括红树植物8种、海产动物20余种。据统计,2023年以来,湛江市已完成红树林造林747公顷,完成红树林修复510公顷。
全球红树林保护工作虽任重道远,但通过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红树林这道绿色的海岸防线必将得到有效守护。湛江已把“绿水青山”写进发展基因中,将继续以海为卷、以林为笔,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更加坚韧、更加鲜活的湛江力量。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