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风里,总飘着淡淡的墨香。对小学生来说,图书馆成了最佳“打卡地”,一本本课外书像神奇的航船,载着他们驶向奇幻世界、历史长河与科学秘境。孩子们在书架间穿梭,在书桌前静坐,让阅读填满假期的时光。
全神贯注。记者欧阳泽 摄
阅读热:暑假图书馆圈了不少“小粉丝”
暑假的图书馆,像一座安静的“魔法城堡”。孩子们的身影穿梭其间,构成了最动人的画面:有的趴在靠窗的长桌上,一页页翻得入迷;有的三五成群挤在书架旁,脑袋凑在一起看同一本书,时不时用手指点着插图小声讨论;还有的刚选好书,就急急忙忙找个角落坐下,连背包都没来得及放下,就一头扎进了故事里。
小说永远是“人气王”。《哈利波特》里的魔法世界,让孩子们跟着哈利、罗恩、赫敏一起闯密室、斗伏地魔,勇气和友谊像种子一样在心里发芽。罗尔德·达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更不用提,旺卡先生的巧克力河流、口香糖大餐,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咽口水,还悄悄记下:“要像查理一样善良,才会有好运气。”
经典名著也圈了不少“小粉丝”。《西游记》里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挥,就把孩子们带到了火焰山、盘丝洞。三年级的张悦翻着《三国演义》,小手点着书页说:“诸葛亮太厉害了!草船借箭的时候,他怎么就知道会有雾呢?我长大也要这么聪明!”
近年来的畅销书也成了孩子们的“新宠”。《长安的荔枝》里,李善德为了把新鲜荔枝从岭南送到长安,一路克服重重困难,五年级的赵晓萌读完直点头:“原来在唐朝时运输个荔枝都这么难!李善德明明可以放弃,却一直坚持,我遇到数学难题时,也要学他一直坚持思考!”
悬疑故事更是让孩子们“欲罢不能”。《破云》里的破案线索一环扣一环,六年级的王浩宇每次读到关键处,都要停下来跟小伙伴“推理一番”:“我觉得这个线索是故意的,肯定有陷阱!”《长安十二时辰》里长安城的危机四伏,也让孩子们捏着汗读完全书,五年级的林思语说:“我一晚上就看完了,总担心张小敬能不能救全城的人,就像自己也在那个时辰里一样!”
还有些温暖的故事,悄悄住进了孩子们心里。《夏洛的网》里,蜘蛛夏洛用丝线给小猪威尔伯织出“王牌猪”“了不起”的字样,这份友情让不少孩子红了眼眶。《青铜葵花》里,青铜和葵花在艰苦的生活里互相照顾,四年级的王雨说:“他们没有很多玩具,却每天都很开心。我以后要少买零食,把钱存起来给妹妹买她喜欢的书。”
家中图书角。 记者方婷 摄
注意啦:阅读要适度有选择
不过,暑假阅读的热潮里,也藏着一些需要注意的“小浪花”。
“孩子一拿起书就放不下,吃饭要催,睡觉要抢书,作业拖到半夜才写!”这是不少家长的“甜蜜的烦恼”。一位姓陈的家长说,自家孩子每天都抱着课外书,作业要妈妈盯着才动笔,有时甚至躲在被子里用手电筒照着读,不到一周就近视度数涨了100度。“支持孩子看书是好事,可耽误了学习、伤了眼睛,又让人着急。”
选书的“门道”也让家长和老师操心。孩子们的辨别能力还不够强,有时会被花哨的封面吸引,拿起不适合他们的书。比如有些悬疑故事里有血腥描写,可能会让孩子做噩梦;有些言情小说里的复杂情感,也容易让他们对“感情”产生模糊的认知。
还有些孩子看书“囫囵吞枣”,一本书一天就“读完了”,问他讲了什么,却说不出个大概。阅读不是比谁读得多,而是要边读边想,把书里的‘营养’真正吸收进去。
认真阅读。记者欧阳泽 摄
开卷有益:阅读是成长“营养剂”
课外阅读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
在知识的世界里,阅读是陪伴我们探索的“最佳搭档”。科普书带孩子们认识宇宙里的黑洞、深海里的发光生物;历史书让他们穿越到商周看甲骨文,走到宋朝逛汴京的夜市;地理书则像一张地图,让他们不用出门就知道热带雨林里有什么,沙漠里的仙人掌如何生存。
能力的提升也藏在翻书的动作里。读得多了,孩子们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句子理解得越来越快,语文课上的阅读理解题,以前要读三遍才懂,现在读一遍就能抓住重点。写作文时,他们不再愁“没话说”——描写秋天,会想起《青铜葵花》里“大麦地的秋天,是被阳光晒透的金色”;写友情,会用上《夏洛的网》里“通过帮助别人,生命才有价值”。说话时,词汇也丰富起来,不再是简单的“好看”“厉害”,而是“这本书的情节跌宕起伏”“主人公的品质真让人敬佩”……
更重要的是,阅读在悄悄塑造孩子们的心灵。爱读好书的孩子,往往更懂得体谅别人,遇到困难时也更能沉下心来想办法。
沉浸书香中。记者欧阳泽 摄
好书推荐:让阅读之路更明亮
为了帮孩子们选到合适的书,老师们整理了一份“阅读清单”,不妨看看:
文学名著里,《简·爱》教会孩子“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要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柯察金在艰苦中不放弃的精神,让孩子们明白“坚强是怎样炼成的”。
科幻探险类的《三体》,用丰富的想象引导孩子们思考宇宙的奥秘,“原来地球之外可能有这么多神奇的世界”;《鲁滨逊漂流记》则告诉孩子们,“即使一个人在荒岛上,也能靠智慧和双手活下去”。
科普书里,《万物简史》用幽默的语言讲透了“宇宙怎么来的”“人类如何进化”,孩子们读起来像听故事;《时间简史》(少年版)把黑洞、相对论这些“高深学问”讲得简单有趣,说不定能种下“科学家的种子”。
人文历史类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用故事串起上下五千年,孩子们能看到“我们的祖先有多厉害”;《希利尔讲世界史》则像一位老爷爷在讲外国的故事,让孩子们知道“地球另一边的人,以前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暑假的图书馆里,书香正浓,孩子们收获满满当当的快乐与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