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童声里的中国·优秀湛江童谣系列

垃圾来分类 湛江变更美

2025-08-11 11:03 来源:湛江晚报小湛同学 作者:文字/记者何有凤 实习生 肖楷佳 谢雨薇 制图/美编曾贤

“垃圾来分类,湛江变更美……”由湛江市音乐家协会精心打造的童谣《垃圾来分类,湛江变更美》一经宣发,获得广大好评。它将湛江城市风光、垃圾分类知识与动听旋律融为一体,近日斩获了广东省第十三届少儿艺术花会展演铜奖。

这首由王华聪、李建艺携手创作的童谣,正以知识点满满的歌词、通俗易懂的流行曲形式广泛传播,提升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

一阕词章:

童谣编织环保知识

“这首歌的词曲创作,立足湛江本土,从家乡的优美环境起笔,激发市民爱护环境,积极投身垃圾分类的热情,在歌词中间部分,用生动活泼的说唱形式,普及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歌曲的作词人李建艺介绍道。

翻开歌词,童谣中“垃圾分类齐参与,大手拉小手”等词句展现了垃圾分类需全民参与、代际传承;“金属纸盒塑料瓶,这是可回收物放蓝桶”等垃圾分类的知识在歌词中普及,“垃圾来分类,湛江变更美”这句口号被反复吟唱,强化听众记忆……歌曲将环保智慧自然融入其中,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植进孩子们的心田。

主创团队在创作中敏锐捕捉童谣“以歌育人”的独特优势,将“小分类”与“大责任”紧密衔接,歌词层层深入、朗朗上口,将垃圾分类的知识娓娓道来。

一段旋律:

童声传递环保理念

王华聪解释道:“整首歌曲以传统与爵士乐的方式融合编配,注入活力与阳光气息,运用了一些jazz铜管营造轻松氛围。”

聆听歌曲,循序渐进的前奏向听众徐徐打开一幅湛江滨海风光图,展现了湛江之美。随即充满朝气的童声合唱的演唱形式激发大家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传递绿色低碳新风尚。童谣中穿插的说唱形式节奏明快,为歌曲注入充满活力的律动。

整首歌的韵律轻松欢快,配合健康活力的曲风,让孩子们在哼唱时,自然对歌词中蕴含的垃圾分类的知识产生兴趣,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将环保理念深植于心中,助力孩子们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一份落地:

行动点亮绿色未来

目前,《垃圾来分类,湛江变更美》已在湛江第七小学等多所学校传唱,一句句垃圾分类的知识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在脑海中徜徉,其实用价值正通过实践逐步落地。

在湛江的校园里,孩子们逐渐养成主动分类垃圾的习惯,还会主动宣传环保理念,有同学表示:“湛江那么美,我们要守护好美好的家园,我们可以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希望大家一起做好垃圾分类。”

未来,《垃圾来分类,湛江变更美》将走进湛江各大学校和社区。让孩子们在歌声中认知垃圾分类,担当起绿色小卫士的责任,实现音乐教育从“入耳”到“落地”的跨越。正如歌词所言:“生态环保记心中,共创文明城市大家一起来行动”——这既是立足当下的实践,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承诺。

《垃圾来分类,湛江变更美》不仅是一首童谣,更是一颗播撒环保理念的种子。让“垃圾分类”的理念在实践中生根发芽,让湛江的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

《垃圾来分类,湛江变更美》

清爽的海风轻轻地吹,

洁白的沙滩游人醉。

一湾两岸是我的家,

垃圾分类家更美。

人人都来学分类,

垃圾也会变宝贝,

我为分类来高呼,

万众一心将美景来描绘。

垃圾来分类,

湛江变更美,

垃圾分类新时尚,

引领新潮流。

垃圾来分类,

湛江变更美,

垃圾分类齐参与,

大手拉小手。

垃圾来分类,

湛江变更美,

垃圾分类养成习惯,

让生活更低碳。

来吧,来吧,我们一起来,

来做垃圾分类的小能手。

金属纸盒塑料瓶,

这是可回收物放蓝桶,

电池药物杀虫剂,

这是有害垃圾放红桶,

剩菜剩饭瓜果皮,

这是厨余垃圾放绿桶,

咦,还有这些怎么办呢?

生蚝壳、塑料袋,

那边还有副旧眼镜,

这是其他垃圾那就把它放黑桶。

如果是大件的垃圾就另外放,

放在指定的地方。

生态环保记心中,

共创文明城市大家一起来行动。

垃圾来分类,湛江变更美,

一年四季的花开,让你也陶醉。

垃圾来分类,湛江变更美,

四面八方的来客,让你也陶醉。

作词:李建艺

作曲:王华聪

指导老师:王华聪


编辑:林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布局打造“AI渗透之城”  向海图强注入智慧新动能
  • 世运会“湛将”获佳绩
  • 探访吴川长岐镇良村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张氏宗祠
  • 廉江“缀美行动”点亮“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 玉湛高速遂溪站区开展“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
  • 喜迎十五运,湛江全民健身掀热潮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