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墙绘提升乡村颜值。
夏日的廉江乡村,一面面白墙正被画笔悄然唤醒。今年6月,廉江决定在全市实施“缀美行动”,通过发挥岭南师范学院和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两所共建高校所能,联动全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力量,以“缀美”环境为目标,通过墙绘、园林设计等形式,为烟塘村、平城村、江头村等49个村落精心“梳妆”。
这场行动既着力打造示范样板,更致力于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镇村风貌提升“廉江模式”。几百幅画作串联起农耕记忆、产业特色与乡土温情,不仅让乡村颜值显著提升,更让艺术融入寻常生活,催生出“全民缀美共守护”的崭新图景。
市民与墙绘合影。
本土元素入画来:
“缀美”里的乡村记忆
烟塘村的水塔上,24个节气正借由画笔“活”了起来。立春的燕子衔泥、清明的耕牛犁田、雨水的荷叶初绽……廉江市第二中学团委书记廖潮猛带领团队,将农耕智慧与物候特征巧妙绘于水塔之上,让原本单调的水利设施摇身变为“农耕智慧博物馆”。
每幅画作的灵感,始终深深扎根于脚下的土地。烟塘村曾以烟草种植闻名,《烟草晾晒》便将这段历史定格:金黄的烟叶在竹架上舒展,村民翻晒的身影透着专注,笔触间满是对乡土的敬意。平城村的3D墙绘《金鸡稻丰田》更显巧思,一只“破壁而出”的公鸡立于墙头,观者仿佛能透过墙面望见背后的金黄稻田,乡土气息中藏着灵动的创意。
步入新民镇黎村,罗州街道中心学校的教师将墙后绿树绘于墙面,宛如为墙体装上“透视眼”。左侧拱门映出乡间景致,右侧小卖铺尽显生活气息,皆生动还原了乡村日常。营仔镇位于廉江西部沿海,凭借九洲江边4万亩肥沃土壤,每年均有大量粮食丰收,因此营仔镇也被称为湛江“第二粮仓”。“这也成为了师生创作的灵感。我们以乡村特色产业、乡村生活为素材,在营仔镇制作70余幅墙绘,成为乡村新景。”岭南师范学院突击队成员介绍道。
在营仔镇,廉江一中的创作团队将滨海人家的劳作场景挥洒在墙面上,栩栩如生的渔耕画卷正迎着海风舒展。各地画师循着当地的产业特色落笔,青平镇的红橙、石岭镇的龙眼、良垌镇的荔枝……都成为乡村的“立体名片”。“灵感就藏在田埂上、屋檐下,村民的生活点滴,都是最好的创作素材。”队员的话,道出了所有创作者的共识。
在高桥镇大冲村,廉江市第五中学创作的“孩童爬窗摘果”墙画图暖意融融:窗沿梯子旁,女孩伸手摘红橙,男孩背着竹筐攀爬。温和的色彩定格下乡村的温馨瞬间,引得村民纷纷驻足,唤起童年爬树摘果的美好回忆。
一头大黑牛仿佛从画中“跃出”。
烈日下的坚守:
画笔与乡心的双向奔赴
七月的廉江,正午墙面温度超过40℃。师生们趴在滚烫的墙面上创作,汗水顺着脸颊滴入颜料盘,晕开彩色的“印记”。这份坚守,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老师们太拼了!”烟塘村村民每天都会绕到画师们的创作点看看,时不时提来自家种的龙眼、切好的西瓜、熬制的凉茶。村里的孩子们更是成了“小帮手”,围着老师们,学着他们的样子给墙绘填色,稚嫩的笔触虽不熟练,却为画面添了几分童真。“有个孩子画完后说‘长大了也要给村子画画’,听得我们心里暖暖的。”罗州街道中心学校教师戴庆标笑着说。
驱车进入石颈镇大坝村,民房旧墙上,一头大黑牛仿佛从画中“跃出”。3D立体手法将墙对面的蓝天白云、青绿草地与远山景致,生动地再现于眼前。“缀美行动”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的改变。吉水镇江头村的3D墙绘成了孩子们的新乐园,他们围着“拍照打卡点”嬉戏,仿佛与画里的小人儿玩成一片。
“现在这些富有创意的墙绘既点缀了乡村风貌,也成为村民、孩童的游玩点,透过墙绘的‘镜头’,可以一览江头村作为九洲江上游村落的风貌。”共青团吉水镇委员会书记文思介绍道。作为“双百行动”驻点高校,广外艺师生团队在6月底就到廉江实地开展调研,评估墙面质量以及设计画作,越来越多美丽墙绘点亮吉水镇村景,成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助力廉江“百千万工程”的见证。
从送凉茶到搭梯子,从围观学习到主动聊画,村民与画师的距离越拉越近。据队员回忆,在营仔镇蛇围村作画时,一位在外经商的村民看到画中熟悉的稻田,当即买来降暑物资,“他说‘这画让我想家了’,获得了村民情感的认同,那一刻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
高校的“画手”与墙绘合影。
从“要我美”到“我要美”:
全民缀美的生动实践
“我家后墙空着,能来画画吗?”最近,石颈镇平城村党支部书记龙润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从最初的“干部干、村民看”,到如今村民主动“求画”,“缀美行动”成了撬动乡村风貌提升的“金钥匙”。
在良垌镇,荔枝墙绘让返乡青年忍不住拍照发朋友圈:“家乡变美了,想回去看看”;在石岭镇,龙眼树下孩童与猫咪的墙绘,让村民自觉做起了“守护者”——“可不能让孩子在墙上乱涂”。“墙上的画面正是平日里村里的场景,夜晚村民们来这里吃菠萝,享受天伦之乐。”吉水镇白石村村民劳德萍表示,现在乡村环境好了,生活得更舒适了。
“以前的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可能是干部‘追着’村民开展,现在的美丽墙绘让村民主动说‘来我家画画吧’‘要好好维护这么美的墙画’。”站在3D牛耕图前,龙润柏感慨道。
这份转变的背后,是多方力量的协同。廉江市各中小学美术教师积极参与,岭南师范学院7支服务队完成80余幅画作、1300余平方米彩绘,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团队12天完成近1000平方米创作,乡贤们则主动协调场地、提供物资。
如今的廉江乡村,“缀美行动”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装饰意义。吉水镇江头村的3D画作成了备受追捧的“网红打卡点”,城南街道酒房村的哪吒墙绘则变身为传递文脉的“文化传声筒”等。截至目前,这场“缀美行动”已覆盖21个镇(街)、49个行政村、302个自然村,完成634幅作品,墙绘总面积达18945.92平方米。从单点焕彩到串线成景、连片拓展,“缀美”的涟漪正不断向外延伸。
画笔仍在舞动,色彩继续蔓延。在廉江的田埂与屋檐间,艺术与乡土的碰撞,正绘就“百千万工程”最生动的注脚——这里的美,不只在墙上,更在每个人的心里。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