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霞山国企改革系列之党建引领篇——

红色引擎驱动湛江蚝产业乘风破浪

2025-08-22 08:53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策划/黄康生 文/记者林宇云 图/记者张锋锋

8月13日,满载1万斤样品生蚝的货车从中国蚝都大厦出发,当日直达成都农批市场。这些贴有“湛江蚝”标签的生蚝获得了经销商的一致赞誉。

“先后两批样品得到成都市场的快速销售和需求反馈,进一步验证了湛江蚝在成都市场的流通潜力,为后续进一步扩大规模供应打了一剂‘强心针’。”广东粤之宝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志文说。

近年来,霞山区锚定“湛江蚝”产业,以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核心载体,通过党建引领、统一规划、数字赋能,发挥国企在改革中的主力军、先锋队作用,推动传统蚝业向现代化产业集群跨越,破解产业链分散、附加值低等发展难题,走出一条从“物理集聚”到“数字蝶变”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国企改革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中国蚝都产业互联网平台。

党建引领

凝聚产业发展向心力

沿着新湖大道驱车前行,崭新的中国蚝都大厦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与周边村庄形成鲜明对比:50多家水产加工个体户零星分布,货车随意停放,水桶杂乱堆放,周边道路泥泞不堪。“我们都是各干各的,就像一盘散沙,没有统一规划,旺季时货车堵得水泄不通,淡季时门可罗雀。”南柳村一位蚝商感慨地说。

改变,始于霞山区盘活低效土地资源的战略决策。依托湛江三大养殖区域中心的区位优势,以及邻近黎湛铁路和湛江港的交通便利,霞山区规划建设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旨在将分散的个体户整合为强大的产业集群。

为加快破解蚝产业发展困境,霞山区政府牵头成立“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工作专班”,由区主要领导挂帅。区属国企霞发集团勇挑重担,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先导突破作用,创新组建集团内部跨单位、跨主体的重点项目临时党支部,联合霞山区发改、财政等14个部门,合力攻坚项目难点堵点。

“我们成立重点项目临时党支部,就是要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建在项目工地上,让党员干部在攻坚一线亮身份、做贡献。”霞发集团主要领导坚定地说。

对标市委“一三三”工作方法,工作专班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机制:分管副区长一周一调度、区长一月一复盘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明确各个项目时间节点、资金计划和责任部门,多次召开专班会议解决土地审批、资金筹措等难题。同时,邀请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建设。

在工作专班协调下,项目审批推行“全程代办+专班跟进”服务,短短一年就破解了土地审批等37项瓶颈问题,17个总投资18.4亿元的重点项目全速推进,专项债申报效率提升200%,2.24亿元专项债资金直达项目,项目建设如同装上了“加速器”。

建设中的中国蚝都蚝文化馆。

统一规划

打造蚝产业“集团军”

走进改造升级后的中国蚝都大厦,粤之宝、湛小蚝、玖泰冷冻等20家企业的招牌在墙上整齐排列。曾经闲置的湛江新湖客运站,如今变身为集办公、交易、科研、会展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企业入驻率已达81%。

“示范区规划建设总部经济中心、供销产一体化发展区、生蚝精深加工区、文化创意区和综合服务配套区五大功能区。”站在规划图前,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供销产一体化发展区创新采用“政府领导+国企投资+专业运营”模式,与湛江新湖水产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集生蚝综合批发、冰鲜水产批发、贝类批发及海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中国蚝都综合批发市场,进一步优化和整合湛江生蚝产业供应链。

在楼顶俯瞰,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道路、排水等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基础设施项目一期累计完成产值3400万元,整体完成36%;污水处理设施完成10%。预计2026年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基础设施二期初步设计已于8月8日通过专家评审。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建设海水引用管道工程已全部完工并通水,泵房设备安装完成;日前,已成功完成海水引入自动化试运行,清澈的海水通过管道流入暂养池。“以前,我们养蚝的海水都是通过货车一车一车拉过来的,成本很高。有了海水引入系统,可以减轻企业不少负担。”陈志文说。

中国蚝都蚝文化馆内,湛江养蚝文化展示。

数字赋能

构建蚝产业“数字生态”

在中国蚝都大厦一楼的数字化交易平台上,一块巨大的屏幕格外引人注目,“供需热力图”实时跳动,精准指引着产销方向。

“我们投资33.5亿元,打造‘种苗繁育-精深加工-数字交易-文旅赋能’全产业链生态圈,让千年蚝业焕发新生……”面对每天络绎不绝的到访客商,项目负责人热情地描绘着示范区全链条升级发展蓝图。

湛江虽拥有10万亩生蚝养殖场,年产量超40万吨,年产值达70亿元,但传统产业存在企业经营分散、信息不畅等问题。霞山区与中国城市经济研究院合作,打造了全国首个生蚝产业全流程线上闭环数字化管理体系,重点研究如何打破传统生蚝养殖海域、加工场地和区域市场的物理空间,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中国蚝都产业互联网平台于6月19日正式进入试运行,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76家蚝农、3万多亩蚝排、46家蚝商和3家服务商资源入驻。平台不仅接入了湛江本地的养殖户、加工企业、冷链物流、经销商等产业经营主体,还引入山东、福建、广西等全国生蚝主产区资源,形成覆盖养殖面积超100万亩的数字化资源池。

下一步,平台将全面记录生蚝从育苗到销售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将产业链的各环节数字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全国消费市场需求,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传统生蚝产业交易分散、数据缺失,导致大量经济效益数据未能纳入统计。平台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生成“生蚝产业数字地图”和“生蚝产业指数”,建立专属的招商数字资产库等,可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精准决策参考。

深度融合

书写产业协同发展新篇

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将分散养殖主体聚成发展合力,结束了以往蚝商单打独斗的局面。当下,产业协同发展已迈出落地第一步:霞发集团与深农集团成功牵手,针对深农集团成都农批市场精准发力。7月29日,首批5000斤样品发往成都;8月13日,第二批1万斤样品接续送达。

“以前我们卖蚝是靠天吃饭,现在登上政府造的大船,抱团出海,不惧怕风浪了。”广东国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蒋海涛说。

未来,湛江蚝通过深农集团的35个市场节点,可实现产地直供、销地直采,减少中间环节成本20%,对接1000+养殖户,年订单量资源保障提供量5亿元。

按照规划,示范区未来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强化产业集聚规范,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深化品牌打造,通过举办生蚝文化节、美食节等活动,提升“湛江蚝”的品牌影响力;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孵化蚝干蚝油、蚝壳利用、牡蛎胶囊等新技术、新产品;拓展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国企改革,完善全产业链生态圈,助推湛江蚝走向全国乃至世界。”霞发集团主要领导信心满满。

编辑:何海清
值班主任:罗颖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探访霞山区菉塘村世基小学——中共广州湾支部遗址
  • 草屋星火映初心——探访东海岛邓屋村,寻迹当年一批热血青年“找党”之路
  • “‘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2025遂溪县乐民镇第三届花蟹美食嘉年华启幕
  • 足球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遂溪杨柑镇以“村超”为媒绘就体育强镇新画卷
  • “智赋电网 创见未来”湛江供电局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分享会举办
  • 一手抓无障碍改造验收“硬标准”  一手送防蚊服务“软关怀”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