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海南文昌分外热闹。多型火箭密集腾空,高密度发射已成常态。8月13日14时43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8月26日3时8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两次发射恰逢暑假,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奔赴海南,感受现场的震撼。

亲临现场。
现场见证——
祖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在眼中具象化了
以前,我经常听见大人们说起火箭发射的消息,看着一枚又一枚火箭被送上太空,大家的内心总是十分自豪。虽然一直深深地为之骄傲,但我总觉得那与我的生活有距离。直到8月13日,我和妈妈来到文昌,亲眼见证了火箭发射的场景,我的心情激荡得久久不能平静。
一路上,妈妈不止一次和我谈论她的激动之情,不断地表达出对现场观看发射的期待。我则想起过去在新闻上看到过的直播。确实,火箭发射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已成为“家常便饭”,随着火箭发射的次数变多,祖国航天事业如浩荡星河般闪耀人眼,每一次腾空而起的烈焰都书写着奋发图强的航天篇章。
经过一路的奔波,我们终于来到了龙楼镇,马路上到处都是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大家都热烈地讨论着有关发射的话题。穿过一栋栋住宅,我们来到一栋楼房前,爬上四楼,那便是我们观看发射的位置。架好录制的设备,我们便进入了漫长的等待。
远处的火箭正在添加燃料,发射底座周围冒出浓浓的白气,与四周杂草一片的荒处形成明显的对比,周围的人时不时低头看看时间,又抬头看向远处。随着倒计时归零,长征五号火箭尾部喷吐出耀眼的橙红色烈焰,滚滚白雾如浪涛般向四周翻涌。
巨大的轰鸣声从远处传来,大地微微震颤,我的心脏也跟着这声巨响强烈地跳动起来,激动的喜悦逐渐涌上心头。火箭缓缓离开发射塔,速度越来越快,拖着长长的尾焰直刺苍穹。炽热的气浪扑面而来,轰鸣声如雷霆贯耳,震撼人心。
火箭越飞越高,尾迹在湛蓝的天空中划出一道壮丽的弧线。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许多人高举手机记录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短短几十秒后,火箭化作天际的一个光点,只留下扩散的烟云,见证着中国航天又一次壮丽远征。
整个过程,我手举着手机,眼睛却紧盯着升空的火箭,望着它从一个庞然大物逐渐变成一个小小的光点,我久久不能平静:亲眼见到火箭升空,祖国的航天事业的强大在这一刻、在我眼中具象化了。亲临现场见证的震撼远非在电视机前观看的感受可比拟。火箭突破音障的一刹那,橙红色的尾焰瞬间收束成幽蓝的马赫环,一圈乳白色的音爆云在体箭腰间绽开,如同告诉整个宇宙:我们来了!
回程的路上,我依旧不停回忆着火箭发射的场面,中国火箭的每一次发射,都是大国崛起的有力见证;炽白的光芒刺破苍穹,不仅是一枚火箭升空的瞬间,更是中华民族向星辰大海迈进的铿锵步伐。
(文/图 通讯员 林沛祺)

8月13日,游客现场见证发射。 新华社发
航天发射溢出效应——
“高人气”转化为“消费力”
火箭的一次次升空,犹如强大的引擎,引爆了海南的旅游热潮。在海南,触摸宇宙不止一种方式。3月27日,文昌国际航天城极星陨石博物馆启动试运营。当日,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研学团成为首批探馆者。孩子们兴致勃勃,聆听讲解员介绍趣味知识。
“馆内分设六大主题区,陈列着400多件来自世界各地、形态特征各异的陨石标本。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陨石标本、参观陨石演化场景,还能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体验‘星际探索’。”博物馆馆长梅华介绍。
梅华本是一名陨石收藏爱好者,为何他决定把藏品“搬”到文昌?“一来希望藏品发挥价值,供更多航天爱好者观赏;二来看好商业航天带来的流量潜力。”梅华介绍,2023年,他们团队和海南现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起这座特色博物馆。
航天遇上旅游,溢出效应显现。
从文昌淇水湾沿岸的山海天国际会展中心楼顶远眺,数公里外的火箭发射场清晰可见。去年起,这座以承接会展、为周边居民提供文娱空间为主的建筑开辟了新业务——火箭观礼。
“海南自然环境好,又有国内唯一的低纬、滨海火箭发射场,每次发射都能吸引大批游客观看。”会展中心运营负责人辛国涛说,在龙楼、东郊两镇,不少民宿运营起楼顶观礼业务。
观看火箭升空只有几十秒,等待时间可能长达几小时。如何让游客体验更好?辛国涛一直在琢磨。会展中心屋顶目前可容纳300多人同时观礼,并提供茶歇,开展航天知识讲座、观影活动等。
今年,文昌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先后公布两批航天发射观赏点白名单。“航天旅游市场正在走向规范。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做出特色,把‘高人气’转化为‘消费力’。”辛国涛说。
(本报综合)
国内主要发射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卫星发射场。它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东北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干燥少雨,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是发射航天器的理想场所。
1960年11月5日,这里成功地发射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也在这里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这里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这里发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也在这里发射成功。
1987年8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从此开始走向世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以发射地球静止卫星为主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发射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发射区位于该市西北约60公里处,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发射中心于1983年建成,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
文昌航天发射场
文昌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天宫”空间站舱段和“天舟”货运飞船的发射任务。主要任务是负责运载火箭、飞船、空间站、有效载荷和航天员系统装船设备在发射场的测试和发射,并提供相应保障条件。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于2007年8月启动建设,是生态、环保、开放的航天发射场。
(综合新华网、国家航天局官网、中国载人航天官网等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