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湛江市委、市政府印发《湛江市发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七项行动”工作方案》;日前,市文明办印发《关于开展“建设城市文明迎接十五运”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9月3日《湛江日报》)
9月3日湛江日报头版刊登了两则新闻:一则是湛江市发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七项行动”启动,另一则是我市开展“建设城市文明迎接十五运”专项行动。两则新闻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发动群众参与。
“七项行动”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各大重点领域展开,每一项均明确了群众参与的具体路径与工作方法;“建设城市文明迎接十五运”围绕文明环境、文明交通、文明服务、文明观赛、文明宣传等5个方面展开——让群众站上“C位”。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让群众站在“七项行动”“建设城市文明迎接十五运”的“C位”,本质上是坚持群众路线、凝聚强大群众力量。遥想当年,湛江人民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向旱魃宣战,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三十万劳动大军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成功拦腰斩断九洲江,建成鹤地水库,开凿出蜿蜒112公里的青年运河,让滔滔江水润泽了这片干涸已久的红土地,改写了雷州半岛干旱的历史,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力量。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时至今日,“七项行动”明确群众参与路径,“建设城市文明迎接十五运”围绕群众可感知的文明场景发力,本质上是对这种精神的延续——共建美好家园、文明迎十五运,都离不开群众参与;唯有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以“受益者”做“建设者”,这些专项行动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行稳致远。实践证明,传承发扬建库开河过程中凝聚的精气神,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其中,依然是我们夺取新的胜利、创造更多奇迹的关键所在。
都知道要发动群众参与,但难就难在如何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突破口,在找准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让“号召”变成“共鸣”,最终才能画出民心民愿的最大同心圆。无论是“七项行动”,还是“建设城市文明迎接十五运”,关键是要让群众认识到:这不是自上而下的“要求”“任务”,而是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家乡事”“自家事”。比如“七项行动”中的“交通安全治理群众助力行动”、“建设城市文明迎接十五运”中的“文明交通提升行动”,从文件来看是城市管理的要求,但如果从群众视角来看,就是一句话:文明出行,平安回家。必须让市民群众了解到,“小头盔·大安全”宣传也好,建立摩电交通违法行为AI劝导系统也好,都是为了“大家好”。当市民都意识到这是“为我好”,是为了合力解决城市生活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时,群众的主动性自然会被激发。转变的催化剂,正是治理视角的切换:从“我们要做什么”转向“群众需要什么”,从“要求群众参与”转向“邀请群众同行”。
群众参与的深度,将决定行动覆盖的广度、城市发展的高度。从当年的建库开河,到今日的“七项行动”“建设城市文明迎接十五运”,我们力所能及的一份贡献看似微小,却终将汇聚成推动城市进步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