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湛江一高中食堂让学生点菜”的话题引来了网友的关注,该校在校园餐管理方面的创新更是赢得了叫好声不绝。
提起校园餐,可能不少人都有过“吐槽”:食堂里菜式来来去去就是那几样,有些菜不是咸了就是淡了,更令人无奈的是,不好吃还得吃下去,要不就只能饿着了。但近日,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的校园餐,却凭着“让学生话事”火出了圈。
白切肉、酸菜鱼、烧排骨……想吃什么自己点!市二十一中每学期让学生投票推荐十佳菜谱、食堂原创十佳菜谱,在进行营养化改良后长期供应,对荐菜同学还有餐票奖励。这顿操作简直就是戳中了校园餐管理的痛点,难怪网友直呼“抵赞”。
“今晚吃咩啊?”“你话事啦!”这番对话,常见于广东家庭。这里,“话事”是作主、决定的意思。难得的是,市二十一中居然将这个场景“搬”进了学校食堂。让学生“话事”,不是“走过场”的投票,而是真的把“点菜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上。短视频中,学生说“白切肉是根据老家的一个做法去投票选择的”,而且学校食堂还保留了正宗的做法。学校食堂不光能点菜,还能吃到原汁原味的家乡菜,谁不爱?
校园餐让学生点菜,不仅是给了个“话事权”,其背后更藏着对学生的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市二十一中的食堂成了另一个“课堂”,而教的内容正是尊重:过去的校园餐,普遍是“食堂觉得学生该吃什么”,现在变成了“学生想吃什么、适合吃什么”,这种视角的转变,其实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升级,让学生感受到“我的想法被重视了”。反过来,对于学生而言,也更能懂得尊重食堂叔叔阿姨的辛勤付出。看到他们为了自己的点菜而提前备料、精心烹调,甚至学做地道的湛江菜、家乡菜,视频里学生们笑着“捧场”,就是一种尊重。一来二去,学校食堂就不仅仅是个“吃饭地方”,更成了培养尊重与理解的“第二课堂”。
从监督机制来说,让学生“话事”,对于提升菜品质量也有好处。以前学生会觉得“不好吃但说了也没用”,但如今有了“话事权”,不仅会关注好不好吃,还会留意食材新不新鲜、餐具干不干净、打饭够不够量,继而大胆说出来。这种“学生提意见、食堂去改善”的良性循环,比其他检查监督更有效。毕竟最懂校园餐好不好的,肯定是每天来吃饭的学生。
不过,虽说校园餐应让学生“话事”,但并不等于“放任不管”。市二十一中强调“营养化改良”,就是怕学生只顾着“好吃”而忽略了健康。把好营养关,“吃得开心”与“吃得健康”也就没了矛盾,学生吃得开心,家长也更加放心。
其实,校园餐让学生“话事”,不只是解决“吃什么”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思路的突破——既然食堂里学生都有“话事权”,那么课堂里呢?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权,会不会也能收获不一样的“滋味”?
一顿让学生“话事”的校园餐,吃的是口味,暖的人心,教的是尊重。市二十一中的校园餐,抵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