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厌学、“躺平”、沉迷手机,焦虑的家长们该如何破局?近日,一场聚焦家庭成长心理教育的“助力青春,守护成长”公益讲座在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温情开讲,为众多寻求科学育儿之道的家长送上了一场“及时雨”。

公益讲座现场。(通讯员供图)
据悉,本次活动由湛江市图书馆、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区社保局、湛江市心理学会联合主办,特邀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湛江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古峰担任主讲。古峰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咨询经验,将真实案例与亲子相处智慧相融合,为现场听众奉献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讲座。
讲座伊始,古峰即以“从‘错误’到‘觉悟’——当父母也需‘再教育’”的生动案例切入主题。他毫不避讳地剖析了家长在与青春期子女沟通中普遍存在的误区,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冲突源于对青少年心理特点的误解。借助“三层大脑”(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理论,古峰深入浅出地解读了青春期孩子情绪波动大、追求独立自主、渴望被尊重的深层心理机制,引导家长们跳出固有思维,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
针对让家长们束手无策的“孩子厌学躺平”“沉迷手机网络”等具体难题,古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他反复强调一个核心理念“先有关系,才有教育”,这一观点引发了全场家长的强烈共鸣。“命令、指责、控制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破坏亲子连接。唯有建立在理解、接纳和信任基础上的关系,才能真正打开孩子的心扉,让教育产生效果。”古峰解释道。他分享了如何通过有效倾听、共情式沟通、设立合理边界等方法,来修复和强化亲子联结。
在热烈的互动环节,家长们争相提问,“孩子在家完全‘躺平’抗拒学习怎么办?”“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而不引发‘战争’?”等问题道出了普遍焦虑。古峰结合自身经历和典型咨询案例,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提供了具体情境下的沟通话术和应对框架。
讲座尾声,古峰精心设计了一个独特环节——简短的动力催眠疗愈体验。在十分钟的沉浸式引导中,家长们得以暂时放下日常琐碎与焦虑,沉淀情感,回归内心的平静。古峰深刻指出,家长的自我情绪管理与内在状态是改善亲子关系的根基。“养育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家长首先关照好自己的内心,与自己进行真诚的‘对话’。”他鼓励家长们将这种自我觉察和放松的技巧融入日常生活,尤其是在陪伴孩子阅读、进行亲子互动时,保持平和与专注,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理解、支持和温暖的家庭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