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寻味沙姜鸡汤

2025-09-25 16:13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窦海福

周末的风里都裹着几分期待,我约上三五挚友,慕名前往雷湖公路旁的一家农庄。此行目标明确,只为一口让无数人惦念的沙姜鸡汤。

迈入农庄,质朴的气息瞬间包裹全身。最妙的是农庄的选址,它被巧妙地搭建在鱼塘之上:抬眼可见绿油油的田野延伸至天际,低头能赏鱼儿在水中嬉戏打闹,微风拂过树林,沙沙声此起彼伏,宛如一首动听的田园交响曲。此刻,我们彻底远离了都市的喧嚣,仿佛闯入了宁静的世外桃源,疲惫与烦恼也随之烟消云散。而空气中弥漫的沙姜鸡汤香气,更是化作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每一位食客的脚步,让人愈发期待。

后来才知,这汤的灵魂是沙姜,就藏在雷州半岛的红土里。沙姜看似普通,是常见的根茎模样,淡褐色外皮粗糙得像刻着岁月纹,可一剥开,内里白得如玉,辛香瞬间涌出来——这香和普通生姜不同,没有直冲鼻腔的烈,反倒带着股醇厚的柔,尾调还飘着点甜,像是红土地偷偷藏在食材里的温柔。

汤里的鸡更有讲究,是农庄自己养的本地走地鸡。它们不在笼子里待着,整天在田野山坡上跑,啄草籽、捉虫子,偶尔还能蹭到农庄主人撒的谷物。这样长大的鸡,肉质紧实得很,却不柴,咬下去能感觉到纤维里都浸着鲜气,比起圈养的鸡,多了股大自然养出来的活劲。

农庄师傅说,做这汤不用复杂工序,但得用心。新鲜沙姜洗净切片,用量按口味来,爱香的就多放些;走地鸡处理干净剁成块,不用焯水——这鸡够新鲜,焯水反而会夺走本味。锅里添清水,先下沙姜片,大火烧开时,辛香先一步跑出来,像是在预告一场味觉盛宴。接着放进鸡块,再次沸腾后,水面会浮起一层细血沫,得用勺子轻轻撇净,这样汤才会清得透亮。

之后转小火慢煲,这一步最不能急。火小得刚好让汤面冒着细泡,沙姜的香慢慢渗进鸡肉里,鸡肉的鲜又一点点溶进汤中。大概半小时光景,汤的颜色渐渐变成金黄,表面浮着一层薄薄的油花,那是肉和姜熬出的精华,光看着就让人咽口水。

终于等到砂煲上桌,粗陶锅里的汤还在微微冒泡,乳白汤色裹着沙姜香,一掀盖子就往鼻尖钻。先舀一勺送进嘴里,鲜气瞬间在舌尖炸开,沙姜的辛柔衬得鸡肉更甜,连喝两碗都觉得不够。夹块鸡肉咬下,肉质紧实却不柴,轻轻一撕就能分开,骨头缝里都浸着汤汁的香。

好友们也顾不上说话,只顾着埋头喝汤吃鸡肉,偶尔抬头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满足。风从鱼塘边吹过来,带着淡淡的水汽和草木香,混着砂锅里飘出的鸡汤香,这一刻忽然懂了,为什么这么多人专程来这农庄——这锅汤哪里只是美食,是雷州人藏在味蕾里的记忆啊。

红土地种出的沙姜,田野里跑大的走地鸡,再用最简单的方式慢煲,熬出的是食材本真的味,也熬出了这片土地的风情。一碗热汤下肚,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连带着农庄的风、鱼塘的景,都成了难忘的味道。原来最动人的美味,从来都不是多复杂的技法,而是对食材的尊重,和藏在食物里的,那份踏实的烟火气。

编辑:何海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吴川:转移群众3213人
  • 湛江经开区东简街道庵里村:台风前的“暖心拉锯战”
  • 东海岛转移群众安置点暖心一幕幕
  • 吴川党员干部迎战台风“桦加沙”,一线筑起红色防风网
  • 风高浪急
  • 全力保障港口安全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