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晨光中,赤坎区北桥街道金田村的肉菜超市热闹非凡。760平方米的整洁空间里,蔬菜、生鲜、干货分区明确,村民苏女士提着菜篮笑道:“以前买菜要跑两公里,现在家门口就能挑新鲜的,太方便了!” 这处由广州越秀区投入100万元帮扶兴建的农贸综合市场,不仅便利了村民生活,每年还为村集体带来13万元租金收入,正是金田村 “百千万工程” 建设的生动写照。

作为广东省 “百千万工程” 首批典型村、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金田村以 “党建红、丰收黄、创新蓝、生态绿、文化青” 的 “五彩金田” 理念为引领,从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三方面发力,让昔日 “干部干、群众看” 的村庄,蜕变为 “环境美、产业兴、村民富” 的城乡融合样板。
人居环境:从 “一时净” 到 “长久美”
“过去环境整治‘一阵风’,现在巷道天天干净,家门口还能种小花坛!” 村民的话道出金田村环境之变。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该村以四大举措构建管护机制,实现人居环境质的提升。

专业筑基筑牢清洁根基。打破传统保洁模式,引入第三方组建5人保洁队,覆盖11条主干道、6个公共活动区及数十条巷道,确保垃圾 “日产日清”;新增15个分类垃圾桶、升级垃圾中转站,为村庄配备 “专职管家”。
网格提效压实管护责任。全村划分为4个网格,村 “两委” 成员任网格长、党员群众任网格员,实行 “巡查 - 整改 - 销号” 闭环管理。2024年以来,已整改卫生死角百余处,清理乱堆杂物数十吨。
多元聚力激发参与热情。入户普及环保理念,推行村 “两委” 上门评比积分制,将积分与 “门前三包” 绑定;每月开展 “党员清洁日”,联动挂点单位形成共治格局。
机制保障巩固治理成果。制定 “红黑榜” 奖惩制度,红榜评选 “卫生文明户” 并发放荣誉证书与兑换券,黑榜曝光整改不力户;建立志愿督导、网格巡查、月度考评长效机制。
如今,金田村主干道整洁、巷道无杂物,清洁达标率100%,获评街道 “人居环境示范村”,更吸引青年返乡开办农家乐。其 “专业筑基、网格提效、多元聚力” 路径,为湛江 “万村清洁” 行动提供可复制经验。目前,1500 多米硬底化道路贯通全村,800 多米排污管网覆盖街巷,100多盏路灯照亮夜路,2000平方米 “四小园” 点缀村间,宜居画卷徐徐展开。
产业振兴:从 “单一农” 到 “多元富”
“我种4亩菜地,井水灌溉的蔬菜口感好,每天采摘的菜都不够抢,年收入近10万元!” 菜农苏伯的喜悦,是金田村农业提质的缩影。该村依托城郊优势,盘活50亩耕地发展蔬菜种植,投入百万元升级井水灌溉设施,打造 “金田泉水蔬菜” 品牌,旺季亩产月值可达1万元,成为周边城区 “菜篮子” 基地;肉菜超市的建成,更让种植户在家门口有了销售点,形成 “种植 + 销售” 小闭环。

工业发展同样亮眼。金田村深挖闲置土地、厂房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升级基础设施,吸引60家民营企业落户,其中工业实体企业18家,涵盖木制品、新能源设备制造等领域,年营业总额超1700万元。“这里交通便捷、租金实惠,村委还帮我们解决用工难题,五年没跟周边有矛盾!” 恒艺纸箱厂负责人洪老板说。目前,该村 80 亩闲置土地已全部租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60多万元,提供近400个就业岗位,实现 “村企共赢”。
此外,该村计划将旧幼儿园改造为综合性养老项目,填补周边中端养老市场空白;筹划 “金田泉水蔬菜” 专利申请,进一步擦亮产业品牌。
治理创新:从 “干部干” 到 “众人帮”
“爱心企业和乡亲捐资32万元修设施,外来租户主动捐款支持建设,这股合力太难得了!” 金田村党支部书记苏黄伟感慨道。该村坚持 “党建引领、群众主体”,每月开展 “党员清洁日”,党员带头清理公共区域;成立 “乡亲议事会”,引导乡亲、致富带头人反哺家乡;推行 “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让村民参与村务决策。
制度保障上,金田村修订村规民约,深化 “一约四制”(村规民约 + 积分制、网格化、红黑榜、志愿队)机制,组建巡村志愿队配合网格员开展 “日巡月考”,落实 “定人、定岗、定责、定标” 管护要求;依托驻村律师设法律服务窗口,推进 “雪亮工程” 建设,多年保持低矛盾纠纷率,村民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如今的金田村,不仅是 “湛江市文明村”,更成为赤坎区 “百千万工程” 示范标杆。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巩固积分制、探索数字化管理,联动周边村庄打造 “清洁示范带”,让 “五彩金田” 经验辐射更广,为湛江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赤坎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