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报小拍·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的流沙答卷:珠光里的增收 团圆中的幸福

2025-11-03 19:45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图、文、视频、播音/记者陈振园

走进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村,三年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带来的改变,不显于响亮的口号,而藏于温暖的日常。几组平凡而真切的镜头,正勾勒出群众获得感最真实的模样。

镜头一:工资条与团圆饭

在广东尊鼎珍珠有限公司的加工厂内,工人们正低头熟练地分拣着珍珠。公司总监许小填向记者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对比:“2016年我们回来时,请一个工人一天是60到80元。现在,普通的拣选工人日薪在150元左右,而技术含量更高的植核工,日薪可达200元。”这不仅是账面上的变化,更是产业升级的体现。车间里的员工,有的已在此工作近十年,有的是近两年才返乡加入的年轻人。一位正在忙碌的女工向记者坦言:“在这里做工,走几步路就到家。小孩放学有热饭吃,老人身体不舒服,马上就能回去照看。”她笑了笑,“钱赚到了,家也顾上了,心里踏实。”

镜头二:路灯下的广场与崭新的产业园

傍晚时分,流沙村新装的路灯渐次亮起。村中的文化广场上,很快聚起了散步休闲的村民。“现在晚上很热闹,很多人来逛街,还有直播唱歌的。”许小填说。广场一侧,小吃摊飘来香气,孩子们在空地上追逐嬉戏。

与广场相隔不远,是尊鼎珍珠新建成的产业园一期项目。许小填介绍,这个一体化产业基地旨在将分散的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集中起来。对于未来,他的愿景很具体:“我们希望游客来了,不仅能看珍珠怎么从贝里取出来,怎么加工成饰品,还能在这里逛一逛,带些手信回家。”

镜头三:教授与“大肚子”珍珠贝

产业发展的底气,离不开科技支撑。在村里的“科技小院”,广东海洋大学“双百行动”项目负责人杨创业副教授手持一个珍珠贝,向记者解释:“我们培育的‘海选1号’,它的‘肚子’更大,专业上叫壳宽系数大。这有什么好处?植入珠核后不容易吐核,能提高珍珠贝的留核率,还能养出更大的珍珠。”

这个看似微小的特性,直接关联着珠农的收益。“它的育珠性能,能比普通贝提高20%左右。”杨教授表示。正是这项技术,让企业有信心免费向周边农户发放贝苗,并提供技术指导,带动他们共同发展。

记者手记

流沙村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它源于“百千万工程”推动下,本土产业的稳步发展创造了“家门口”的岗位,让村民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基础设施持续投入,让村庄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科技赋能传统珍珠产业,让增收之路越走越稳,凝聚起共同发展的合力。这些变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实实在在印在工资条的涨幅里、广场的欢声笑语中、珠农丰收的喜悦里,最终汇聚成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书写出“百千万工程”在乡村大地上“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生动答卷。


编辑:陈振园
值班主任:张锋锋、周文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红婵和老乡联手,获女双10米台第一名
  • 十五运跳水赛:广东队主场受欢迎和热捧  全红婵拥有超高人气
  • “活力湛江•全运童星”少儿才艺选拔活动启动
  • 绿美湛江·湛江市中国画作品展开幕
  • 合唱传情
  • 广东海大举办招聘会  “就在南粤”聚力引才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