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的湛江湾实验室。记者李忠 摄
工业园区内塔吊挥动长臂,施工车辆往来穿梭;万亩荷塘中碧叶连天,游客漫步栈道,笑语盈盈;乡村小院里,干部群众围坐畅谈,共话家乡发展……一幅城乡融合、产业兴旺、活力迸发的壮美画卷,正在坡头大地上徐徐铺展。
今年以来,坡头区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多个赛道上奋勇争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1亿元,增速达9.6%,领跑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89.2亿元,增长1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8亿元,激增31.5%。数字背后,是坡头区干群同心、迎难而上的奋斗身姿,是政策精准发力、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工业引擎轰鸣
海洋经济扬帆
走进坡头区的工业园区,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忙碌而有序。在这里,工业经济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它的“速度与激情”。
“我们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一季度了!”园区内一家装备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兴奋地说。这样的场景在坡头并非个例。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区第二产业增加值达207.28亿元,同比增长13.1%,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南油与区属企业“双轮驱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7%和9.1%,省产业园增速更是高达15.6%。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坡头区前三季度“四上”企业净增8家,成为全市唯一实现净增长的县(市、区)。“这说明我们的市场主体不仅有韧性,更有活力!”区工信局负责人感慨道。
湛江湾实验室智慧渔业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智慧物联系统分析鱼群的生长。记者张锋锋 摄
面朝蔚蓝大海,坡头向海图强的决心坚定。沿着海岸线望去,海上养殖网箱整齐排列,工人们在陆基养殖车间里忙碌作业;湛江湾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测试最新型的海工装备;海上采油平台上,智能化设备提升开采效率,源源不断的“蓝色能源”成为城市建设的强引擎。据了解,坡头区正着力构建“中海油产业链+湛江湾实验室科技链+海工装备产业链”格局,海洋经济占全区GDP68.3%,新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额超百亿元。海风拂过,带来的不只是微咸的气息,更是产业发展的无限希望。
蓝天白云下的湛江湾实验室。 记者李忠 摄
种业“芯片”突破
科技赋能农业
在坡头区的田间地头、滩涂海上,一场静悄悄的“种业革命”正在上演。坡头区创新推行“繁育链、服务链、产业链”三链同构模式,将科技的力量注入农业根基,走出了一条联农带农富农的新路子。
生猛的青蟹。记者张锋锋 摄
在湛江湾实验室,科研人员正悉心观察硇洲族大黄鱼的生长情况,这里构建的种质资源库已保存不同族群大黄鱼6000余尾。从“海中育种”突破章红鱼人工繁殖技术、繁育鱼苗300多万尾,到“滩涂育种”建立红树林种养耦合观测站、探索“红树林-贻贝-青蟹”生态养殖,再到“荒地育种”联合高校企业开发耐盐碱“海水稻”、获得50多个水稻新品种专利,坡头区实现了“海上—滩涂—陆上”全域育种新格局,育种效率提高超过200%。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获批建立“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正是对其育种创新能力的肯定。
坡头区还推动“服务链”模式创新,解决种养“资源散、产量低”问题。政府搭台,财政投入1000万元支持建成230亩水稻种质资源繁殖基地,带动“土专家”参与育种,完成审定水稻品种5个,竞争力位居全省前列。企业创新,粤良种业与多家顶尖科研院所合作,近20名专家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华南多抗中早熟特色优质稻种业创新园”落户,在良种良法推广下,大部分区域水稻亩产达900斤以上。此外,推行“农场+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将伟健家庭农场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承接试点主体,累计投入“补改投”资金100多万元,带动村集体入股,帮扶17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科技的力量正在改变这片土地。坡头区聚焦“成果—品牌—市场”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链”体系重构,以优质种源牵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农村,带动一方农民。坡头区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虾苗年产突破900亿尾,有效辐射华南地区需求;“鹭洲岛”牌青蟹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官渡生蚝”获国家地理标志称号,相关海水养殖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与江淮园艺合作建立300亩科研示范基地,举办全国性品种示范会,每年吸引超5000客商,带动周边群众每年创收超100万元,红皮西洋南瓜品种占据广东市场90%以上份额。
“逛街”走出实效
治理精准高效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今年以来,坡头区积极组织开展“我邀镇委书记逛逛街”,创新实施“三个必逛+一个科技助手”工作模式,推动镇委书记用脚步丈量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从问题发现、任务交办、跟踪督办到结果反馈的全链条、闭环式管理工作机制,有效提升治理效能,转变干部作风,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区委书记、区长以“四不两直”方式随机走访。区四套班子带领镇街书记从6月开始,坚持每周“半日逛”,现场验收整改,复盘总结,明确方向。同步出台问责意见,建立“常规观察—重点整改—层级问责”机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督办,以刚性约束推动问题整改到位。
各镇街党(工)委书记严格落实每周至少一次的班子集体走访制度,聚焦城乡风貌、垃圾处理、“门前三包”、村容村貌等关键环节,实现镇域与行政村重要区域全覆盖检查。
利用“两步路户外助手”APP,搭建数字化问题治理平台,对“三重一大”类问题精准定位、拍照取证、建档入库,形成全域可视化问题电子地图。“你看,我们用这个App拍照定位,问题直接上传系统,处理进度一目了然。”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截至9月,全区累计排查录入问题1350项,短短半个月已完成整改669项。
从拆除违建到新增绿化,从化解纠纷到服务优化,坡头区正通过一个个“小切口”推动民生“大改善”,已推动拆除违建商铺20余间、乱建铁棚车棚200余个,新增绿化6000余平方米,解决群众“关键小事”400多项。
荷花节已成为我市农文旅融合的亮点。记者李忠 摄
荷香飘溢致富路
圩镇焕新百姓安
今年7月乾塘镇万亩荷塘碧叶连天,荷花竞放,清香远溢。“心归荷处·乾塘有约”荷花文化季如期而至,游客漫步栈道,欣赏非遗巡游,选购“莲”系特产,一场以荷为媒的农文旅融合盛宴,正是生态价值转化的生动写照。
“周末一天能卖出去好几百斤藕粉,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莲藕加工坊的负责人一边打包快递一边说。他的身后,工人们正将新开发的莲藕粉丝、速食藕面装箱发货。
在梅魁村,以电影《哪吒2》为主题的墙绘吸引游客驻足。“没想到传统文化IP能和我们的莲藕结合得这么好!”带着孩子前来游玩的刘女士赞叹道。通过校地联动,坡头区将流行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坡头区立足万亩荷塘,构建“农业为基、文化铸魂、旅游聚气”模式,建成1.3万亩省级现代化莲藕产业园,配套彩虹碧道、生态驿站,获评省级自然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谋划总投资2.8亿元的荷花小镇配套设施项目,全方位升级基础设施;连续8年举办荷花文化季,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单届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我们不仅要种好藕,还要卖好藕,更要让游客爱上这片荷塘。”目前,乾塘镇已建成3条现代化深加工生产线,开发莲藕粉丝、速食藕面等高附加值产品,获“湛品”认证。莲藕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量2万-3万吨,年产值超6000万元,占乾塘镇农业总产值半壁江山,并与龙头餐饮签订日供协议,让“小特产”融入“大市场”。
与此同时,“百千万工程”的春风也吹遍了坡头镇的大街小巷。昔日拥堵的“喇叭口”已拓宽为车流顺畅的主干道;转角处新增的充电桩为往来新能源车注入“绿色动力”;曾经的闲置边角地,“长”出了充满欢声笑语的街心公园;熟悉的商业街上,升腾的烟火气中跃动着崭新活力。
这番变化得益于坡头区以典型镇建设为契机实施的全面升级——通过推进建筑外立面改造、特色商业街和农贸市场升级等20余个具体项目,坡头镇正朝着集产业、文旅、贸易于一体的特色镇圩稳步迈进。
从乾塘的荷香满塘到坡头镇的旧貌换新颜,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坡头区正以产业兴、百姓安、生态美为目标,让更多乡村在生态与产业的协同发展中,铺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路径。
龙头工业园区,工人正在电饭煲生产线上忙碌。记者张锋锋 摄
清洁家园齐动手
和美乡村入画来
清晨,龙头镇莫村的保洁员陈叔开着清运车,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现在大家都自觉将垃圾汇集起来,我的工作轻松多了。”他说。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坡头区统筹推进“万村清洁”“三清三拆三整治”、爱国卫生运动及基孔肯雅热防控四项工作,通过强机制、强意识、强主体,全区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加速“百千万工程”城乡风貌蝶变,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坡头区已发动退休老干部982人、外出党员878人、群众26498人投入清洁行动。同时,组建70余个临时党组织,组织2.1万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清理蚊媒孳生地,整治卫生黑点1051处,喷洒药物覆盖44.5平方公里。
数据最有说服力:行动开展以来,全区清理垃圾7792.1吨,整治乱堆放7618处,拆除乱搭建3477处共47208平方米。乡村不仅变干净了,更变美了、变活了。
值得一提的是,坡头区凝聚区镇村三级力量,推动村级开好村干部大会、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并转化为开好宣传动员会、议事协商会、复盘推进会的“三会”工作模式,有效发动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2025年以来已有522个自然村开完“三会”,成效显著。
大力推行“村民说事—干群议事—干部办事”机制,近三年通过“四议两公开”研究解决村级重大事项近200件。聚焦热点问题,结合换届前走访调研,开展“村里事、村民议”专题征集活动50场,收集公约修订意见建议100余条。创新议事形式,打造“榕树大讲堂”“好人工作室”等平台,引导优化保洁自治制度,目前农村保洁员达662人,保洁覆盖率98%。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从经济数据的强劲增长,到种业“芯片”实现突破;从“逛街”治理的务实创新,到荷香富民的生动实践;从清洁家园的全民参与,到“三会”聚智的基层民主……坡头区正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民生福祉不断改善。面向未来,坡头区将继续保持奋进姿态,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谱写新的辉煌!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