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十五运会广州执委会等主办的“广州之夜”千人大秀活动在广州地标海心桥举行。活动中,遂溪龙湾龙狮团应邀登台。(据11月5日《湛江日报》)
从遂溪龙湾村的田埂地头到海心桥的千人大秀舞台,从年例节庆的民俗表演到全运会的文化符号,遂溪醒狮用百年坚守与创新,完成了从“乡土狮”到“世界潮”的跨越。这场非遗的蝶变,不仅擦亮了遂溪“中国醒狮之乡”的金字招牌,更为湛江乃至全国非遗传承探索出一条守正创新、赋能发展的实践之路。
从“乡土狮”到“世界潮”,根基在守正。非遗的生命力始于传统的积淀,遂溪醒狮的百年传承恰是最好例子。“95后”传承人李祖杰的家族五代接力,父亲传狮舞技艺、母亲授彩扎手艺,正是这种家族式传承让醒狮精魂得以延续。高桩表演中,队员们对单个动作数百次的打磨,狮头狮尾间毫厘不差的配合,更彰显了对传统技艺的敬畏。这种对本源的坚守,让醒狮在国际赛场斩获冠亚军,在央视舞台绽放光彩,成为非遗传承的立身之本。
从“乡土狮”到“世界潮”,关键在创新。传统非遗唯有融入时代,才能焕发新生。面对年轻群体兴趣转移的挑战,李祖杰团队研发的LED编程狮头,以灯光与音乐的联动打破传统锣鼓伴奏的局限,让夜场表演极具视觉冲击力。他们更跳出表演本身,打造迷你醒狮摆件等文创产品,通过直播带货走进日常,用短视频让醒狮文化触达更广泛受众。这种创新,是在保留狮舞内核基础上的形式突破,正如醒狮融入旋转、漂移等新动作,既不失传统韵味,更添时代活力。
从“乡土狮”到“世界潮”,支撑在赋能。非遗的可持续传承,离不开产业与生态的双重支撑。遂溪狮头彩扎工坊从家庭作坊成长为年产万头的产业化基地,三成产品远销20多国,更带动近60名村民就业,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双赢。而“跟着醒狮去旅行”文化季的启动、“非遗进校园”的普及,以及醒狮元素融入全运会服饰与表演,构建起“非遗+文旅+体育”的融合生态。这种多维度赋能,让醒狮从单纯的技艺变成可参与、可消费、可传承的文化生态,为其长远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遂溪醒狮的蝶变证明,守正为非遗立根,创新为非遗赋能,产业为非遗续航。在湛江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 ,这份传承智慧必将让更多非遗从乡土走向世界,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舞出文化自信的康庄大道。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