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长4380米的东海岛跨海大桥2009年已建成通车。(资料图)
钢铁、石化两个超大级重工业项目落户东海岛,使这个昔日默默无闻、今日寄托着湛江谋求转型升级重望的南中国边陲海岛,俨然已成湛江最火热、最受关注的一块土地。
要从以农渔业为主的海岛华丽变身为现代化工业岛,要想成为“工业巨人”,不光要有大项目充当结实骨架,还要有天上的线缆、地上的道路、地下的管道、海上的码头……这些配套设施组建而成的“血管”“经脉”。要想成为新型临港重化工业“大舞台”,除了腾出场地,还要“通电”“装灯”“布景”。随之,一场声势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东海岛铺展开来。

鸟瞰钢铁安置小区全貌。 记者 郎树臣 陈煜 航拍
1、远水解近渴:鉴江供水枢纽为大项目“解渴”
淡水缺乏一度是1000万吨级钢铁基地落户湛江的“卡脖子”难题,因为钢铁企业在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有统计数据显示,东海岛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日开采量可达16.9万立方米,岛上水资源完全能够满足居民生活用水,但对钢铁石化两大“巨人”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为了解决两大“巨人”的饮水问题,人们将目光投向了与东海岛隔海相望的鉴江,决定兴建鉴江供水枢纽工程,通过地下水管从几十公里外的吴川境内的鉴江引水上岛,输入钢铁、石化基地和红星水库。
鉴江供水枢纽工程2005年提出规划,2008年10月由省发改委批准立项,2009年2月28日开工建设,2013年3月26日建成通水。该工程位于鉴江下游,是一宗以供水为主,兼顾挡潮、蓄淡、灌溉、航运及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设计日供水量60万立方米,年均供水量2.8亿立方米。工程分为水源工程和输水管道工程两部分,闸坝蓄水有效库容8977万立方米,拦河闸坝总长1.9公里,其中泄水闸净宽434米,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年一遇洪水、100年一遇潮水标校核;输水管道从鉴江口提水泵站铺设专用输水管道经坡头南三岛、湛江湾主航道至钢铁项目安全水池和东海岛红星水库,输水管道总长39.46千米。
鉴江供水枢纽工程跨越海岛,管线长,施工难度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其中最大的难点是跨海盾构输水隧道需在水下60多米的海底施工,是目前中国采用盾构修建的跨海最深隧道,在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建设者攻坚克难,不到一年时间即实现盾构工程全线贯通。
湛江钢铁基地将采用海水淡化和雨水利用节水技术,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将高达98%,用水量降低至25万吨/日,而石化项目用水规模为17万吨/日。因此,鉴江供水枢纽工程保持原供水规模,两大重大项目“巨人”自然不“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