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湛江钢铁”建设的尖兵

2015-05-12 09:55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策划/林小军 梁华 采写/郭春皇

5月6日,立夏。天气炎热。

记者走进东海岛宝钢湛江钢铁基地,看到的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不好意思,太忙了!”刚开完会的郁祖达匆匆赶来接受记者采访。宝钢湛江项目1号高炉预计今年9月底投产,郁祖达坦言,这非常有挑战性,但大家都在咬牙奋进,有信心如期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时光荏苒,郁祖达在宝钢工作已有31个年头。他从事过设计、管理过生产、建设过项目,如今他已磨练成一位敢于担责、勇于创新、精于技术、善于管理的优秀管理者。

7年前,郁祖达踏上湛江东海岛这片热土,带领团队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的“硬骨头”,不断刷新着“宝钢速度”的历史记录。

谈及日前所获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郁祖达连称受之有愧,“劳模已成为过去,从明天开始,继续努力工作。”

近日,郁祖达(左三)在钢铁基地察看建设进度。 本报记者 刘冀城 通讯员 王建国 摄

攻克难关:他就是有点子

从1984年大学毕业至今,郁祖达已为宝钢奉献了31年的时光。

在这段时间里,郁祖达从一个仅仅熟知理论的设计员,成长为理论和实践两手抓的项目负责人。在角色转换过程中,他坦言,困难和不适总是有的,但只要能沉下心来,办法总比困难多。实际上,这也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遇到技术难题,他总爱钻研,寻求解决办法。”郁祖达的多名同事告诉记者。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每炼100吨钢就会产生10至15吨钢渣。如何高效环保地处理、利用钢渣,是钢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面对这块“硬骨头”,郁祖达和他的团队,历时13年在传统钢渣处理工艺上进行了一场革命,实现了钢渣“绿色”的梦想。1400摄氏度高温的钢渣进入处理装置后,迅速冷却分离:钢得到回收利用,渣成了再生资源,周边环境依然保持清洁。

2008年,这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新型钢渣处理工艺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 徐闻“益企办”让菠萝产业旺起来
  • 2025年遂溪县第六届“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幕
  • 粤西首城绘文明新卷 廉江以常态长效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