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喷水火山”变身记

2010-12-17 00:00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肖胤 余元锋 汪坚 卢志民 刘卫 金焰明

如果说大汉三墩是一个神话,那么龙泉就是一个童话,一个“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的童话。

如果说大汉三墩是一个神话,那么龙泉就是一个童话,一个“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的童话。龙泉的遍地巨石曾经是农耕者的障碍,肥沃的火山口和丰沛的泉水因此被人们所遗忘,但这些原生态的山、水、石恰恰也是最富魅力的大景。当森林重新覆盖古火山口,龙泉顿时如出水芙蓉般惊艳。每一个投身其中的游客,都会被她原始而灵秀的美景深深吸引。

    采访团在龙泉森林保护区看到了一段巨大的阴沉木(埋在地下千万年的古木),这是从龙泉水底泥沙中发掘出来的,木已炭化,色黑质硬,估计已埋藏地下数千年。

    这块阴沉木正是龙泉命运兴衰的缩影。它有力地证明,这里原本是片庞大的原始森林,是近百年来人为的破坏,使这里变成一片荒芜草莽,就连周边的村民都将她丢弃了、遗忘了。

    两村消失,龙泉衰败

    40多岁的芒海村干部梁妃本在如今的“龙泉森林保护区”附近居住,但他有幸目睹“龙泉”真容,却是在2009年森林保护区开发之后。“以前这里叫北草岭,种啥都不长,除了石头就是杂草、灌木,水牛都钻不进去。”

    关于北草岭,有种种神秘传说,流传最多的是关于“新娘桥”和“败桥”的故事。据说数百年前,风水灵秀的北草岭上曾有两个富庶的村庄,村中两个大富人家,一家娶新娘遇雨,娶亲队伍经过一座烂泥桥时以稻谷铺地炫富;另一家娶亲经过该地,竟然用银元铺地以“斗富”。也许是暴殄天物犯了天怒,两条村庄从此渐渐败落,最终人迹全无,只留下了一个关于“败桥”和“娘桥”的传说,诉说着这里由盛变衰的秘密。

    由于这里草深石乱,气氛诡秘,如有牛羊误入百草岭,大白天村民们都不敢进去找寻。众人对北草岭既“畏”又“敬”,畏的是这里诡秘可怕,敬的是它的风水特别,清泉奔涌。

    2009年6月,一位旅游专家在指导大汉三墩搞旅游项目开发时,发现有一股清冽充沛的溪水流入三墩湿地,决定逆流而上找出水源。专家在村民的带领下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发现了这块特别的地域。

    为子孙后代留一片“宝地”

    徐闻县文广新局退休干部吴凯,一生钻研徐闻历史文化,是公认的“徐闻通”。他说,龙泉如一口巨锅,“锅底”的泉水朝西南流向大海,未开发之前虽难言其美,却听闻不少风水师大赞龙泉“风水”。旅游专家将龙泉称为“火山喷水不喷火”,是因为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平地火山口,遍地巨石皆是火山岩浆形成的玄武岩,处处可见“清泉石上流”,经过省水文队化验,泉水还是特优质矿泉水,这在雷州半岛十分罕见。

    如此一处衰落的宝地,究竟该如何对待?是弃之还是保之?徐闻县委、县政府决定,在这里建森林保护区,植树造林,恢复古森林面貌。“我们为官一任,不过几年十几年,但我们要设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长久的财富。建龙泉森林保护区,就是想给徐闻的后人留下一个‘宝藏’。”徐闻县委书记钟力说。

    其实,就在一百几十年前,龙泉周围生态环境还非常好,原始森林中常有黄猄(赤麂)、野猪、虎、巨型蟒蛇、穿山甲、原鸡等野生动物出没。清代大儒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高、雷、廉三郡多虎。” 其中徐闻老虎最多。1949年以前,近1400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覆盖了全县面积的60%,如今它们几乎消失殆尽。“我们要把几十年来所欠大自然的‘债’还上一笔。”钟力深有感触地说。

    龙泉与徐闻大汉三墩旅游区近在咫尺,徐闻也有意将这片风水宝地打造为大汉三墩的后花园,让游客在感受三墩的磅礴海景和大汉遗风的同时,再来龙泉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生态美景。一个历史厚重,一个生态优美,徐闻的首个旅游片区不仅疆域拓宽,而且更富有层次和深度。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中科炼化港口投用五周年吞吐量破4000万吨
  • 我市举办2025年“红十字博爱周”主题宣传活动
  • AI赋能牡丹经济链 数字霓裳舞动黄河岸
  • 雷州菠萝丰收季节:田间菠萝飘香,果农喜笑颜开
  • 国内超大直径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 476组!湛江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25届毕业作品展启幕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