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树着激励孩子勤学成材的“立志墙”。
村里形成了尊师重教的风气。
吴川市长岐镇郑山村,一条4000多人的革命老区村庄,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留学生村”:改革开放以来,该村一共走出了200多名大学生,30多名留学生,留学生足迹遍及欧美近10个发达国家。
一个偏远的粤西小村,为何能走出如此多的高学历人才?近日,记者走进长岐镇郑山村,一探“留学生村”的真容。
“依山傍水”宜居地 走出一批“留学生”
“李朱,1985年以广东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后留学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李春阳,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李小梅,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李路,留学法国巴黎商学院;李靖,留学法国巴黎商学院;李荫中的儿子,留学美国耶鲁大学……”郑山村村民小组长李光华一见到记者,马上扳着手指头,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开来。
郑山村距吴川市区约10公里,鉴江从村子西面绕过,梅化公路从村子东面穿行,是一个依山(郑山)傍水(鉴江)的宜居之地。郑山村明朝初年建村,现在已有600多年历史。全村共4600多人,其中常住人口3800多人,外出工作人员800多人;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花生以及外出务工为生,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
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共走出了200多名大学生,就读的大学包括清华大学(2人)、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数十所名校。特别是最近一、二十年来,在李朱的带动下,村里很多孩子纷纷走出国门去国外留学,一共出了30多个留学生,其中留美、留法的最多,不少学成归来后,都做了企业家、公司高管。
“不是说特别聪明,但是他们特别勤奋”
记者当日在村干部指引下来到了李朱的家中,他们住的是一幢4层的洋楼,豪华气派。门前一副对联写着:“武传百代立世范,文承千载复古风”。李朱的父母热情地招呼记者一行。在他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约1平方米左右的镜框,里面收集着全国各大媒体关于李朱的报道资料。李朱先后在郑山小学、吴川一中、湛江一中念书,1985年高考以广东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建筑系。199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广东省规划设计院工作。1992年,参与广东公派留学生选拔工作,帮助成立了广州留学服务中心。1993年,获澳洲政府全额奖学金赴塔斯马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硕士。1995年,学成归国,正式进入广州留学服务中心工作。2005年,离开政府机构,目前担任启德教育集团总裁。
“我家是武术世家,我的祖父、父亲都是武术家。李朱从小也很喜欢武术,但他动静皆宜,从小就是个书虫,基本上手不离书。”李朱的父亲李秀文回忆说,每次跟家人到田里做工,李朱总是带着书包去,拿着书坐在田头,家人当时就说他“你每次来都是做样的,不做工的”。
李朱的母亲回忆说,李朱爱书成痴,他看书入神了叫都叫不应。有一次,李朱在厨房边看书边煮饭,由于太专注,结果引起厨房禾草失火,幸好没酿成大的损失。
郑山村的村干部们综合他们对多位留学生的印象时说,这些孩子并不是说天生就特别聪明,但是他们特别勤奋。在村里,孩子们晚上做作业做累了,往往会跑出门看一看,只要有伙伴家里灯还亮着,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回到屋子里继续复习功课。很多时候,孩子们都是在父母的一再催促下,才肯上床睡觉。正是孩子们的这种勤奋,将他们的基础打得很扎实,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村干部告诉记者,他们发现,凡是有大学生、有留学生的,家庭生活水平高于一般家庭。对家里来说,冒出个大学生、留学生,就富了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