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江流域物产丰饶,有鱼米之乡之称。农作物种类尤多,如水稻、花生、黄麻、黄红烟、胡椒、橡胶、荔枝、香蕉、龙眼、茶叶等,这些农作物种植规模大、产量高,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强力品牌。
鉴江流域大小水库星罗棋布,其中最大型的、综合效益最好的是1960年在鉴江支流曹江和窦江上游建成的高州水库,年蓄水量14.7亿立方米。高州水库蓄水拦洪,灌溉万顷良田,大大地减轻了鉴江两岸农作物的洪涝灾害,为茂名、吴川等市区城乡居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活和工业用水。高州水库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鉴江两岸人民造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鉴江秀丽的景色渐显衰退,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究其原因,是鉴江上游森林过度砍伐,沿江两岸种植的茂密林木被砍尽,绿色林带荡然无存,水土流失严重,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河水变得灰暗浑浊,含沙量大,河道淤积较重,泄洪能力减弱,每逢暴雨,常造成洪涝灾害。鉴江水达标率逐年下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实施有效治理,鉴江水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水质合格率逐年上升。2000年水质综合合格率为99%,2001年水质综合合格率提高到99.7%,优于国家卫生和园林城市规定的标准。
近年来,湛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钢铁基地、中科炼化等重大项目进驻东海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区人口迅速增加。行业部门预测,到2030年,全市年用水缺口将达12.6亿立方米。为解决钢铁基地、中科炼化项目和城市发展用水问题,2009年2月28日,动工兴建了我省的重点建设项目——鉴江供水枢纽工程。
鉴江供水枢纽工程是以供水为主,兼顾防潮、灌溉、航运及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总投资30亿元,设计年供水量2.8亿立方米,闸坝蓄水有效库容8977万立方米,输水管道从鉴江口大坝北面的水泵站起,经乾塘镇,穿越南三河,途经南三岛进入湛江湾海底隧道至东海岛红星水库,输水管道总长39.46公里。
2013年3月26日,鉴江供水枢纽工程胜利建成通水。滔滔江水奔腾涌上东海岛,钢铁基地、中科炼化两个大项目“口渴”难题,湛江东部160万人饮水问题从此得到彻底解决,湛江市区长期开采地下水的现状将被改写。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对于改善湛江投资环境,促进湛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东海岛的开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为再现鉴江流域蓝天碧水、空气清新的生态环境,提高水源质量,当前要切实加强对母亲河的管理。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鉴江上游的医院、造纸厂、糖厂、电镀厂的污水或废气排放要严格控制,依法整治。设立水源保护区,保护区内不准建码头、停泊船只和游泳,保持水源干净整结。建立水源监测网,加强水源区及上游河流和引水渠道沿岸水源质量的管理。弘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加强造林绿化,控制水土流失,特别是要营造好水源区河岸的水源林,增强水源涵蓄能力和环境的净化能力。
鉴江奔流不息,流向生机勃勃的美好未来。鉴江,这条漂荡着浓郁文化气息之河,越来越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