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草网龙是独特的民俗
舞草网龙是调顺村独特的民俗文化之一。调顺的草网龙就地取材,龙头龙尾用稻草捆扎造型,剪裁破烂渔网做底料,用稻草编成草绳,顺着网眼绕成鳞状龙身,代表农渔并举,显示半农半渔的生活特征。草龙舞以粗犷刚猛为特色,通过扭、转、滚、腾等套路表演,既展现岛上渔民与大海搏斗的顽强意志,又体现了农民勤劳耕耘的精神面貌。
调顺村舞龙队主教练、广东网龙“非遗”传承人黄车炳介绍,自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舞草龙已颇为盛行,并形成习俗,是村民祝福、祭祀、庆新春闹元宵的传统项目,每年的年例都有的习俗。在500多年的绵绵岁月里,这个习俗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草龙舞曾被迫弃龙息舞。2005年春,调顺村举行首届农民文化节,村民制作了4条草龙、网龙,在文化节亮相,引起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等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
草龙舞在湛江市首届红土艺术节亮相获银奖,参加海湾大桥通车仪式表演和神州蛟龙耀港城表演。赤坎“调顺草网龙”于2007年4月6日被确定为湛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参加首届中国龙舟文化节获展演赛金奖,同时获最佳创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