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村民直接把辣椒运到廉江横山冷库。
读策略——
由单打独斗变“抱团”经营
为什么会存在湛江北运菜长期穿着海南“外衣”销售的处境?梁孟明坦言,大部分经销商之所以这样做,除了历史遗留问题之外,主要原因是湛江农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长期以来只能借用别人的品牌来销售自己的产品。
如何能让湛江北运菜走得更远?除了其本身拥有稳固的市场和销路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反思?梁孟明指出,湛江北运菜在北方拥有巨大的市场已无可厚非,但绝不能任由“穿别人的衣服卖自己的产品”的情况持续下去。他举例说,目前湛江已有多家大型农产品经销公司具备了开拓自己品牌的实力,有了先天条件资源,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对这样的企业进行引导,甚至给出优厚的条件和资金进行大力扶持。
梁孟明认为,传统的“农民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进行贩卖”的交易模式已难产生经济效益,也不利于湛江农民和农业的增收。因此应该在政府的引领下,支持能在品牌维持和费用支出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的种植大户和有实力的大型经销商树立自己的品牌,甚至在品牌包装上引入二维码和溯源机制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湛江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湛江大部分的种植户和收购商,甚至农产品企业仍然处于单打独斗的境地。”对于树立品牌意识,梁孟明道出了担忧。他认为,目前湛江北运菜市场和经营并不集中,想要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品牌不容易。因此,众多的经销商们需“抱团”经营,如成立农产品流通行业协会这类有规模、有实力的组织,再由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适时对种植技术和种植规格、品种,品牌推广,农业市场建设等层面进行指导,并投入资金给予支持,才能树立出真正属于湛江的、有知名度、有品牌效应和经济效应的湛江北运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