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4日,湛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圣诞礼物”——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来感谢函,我市水产品作为“国家代表”,出色完成迎检任务,通过欧盟残留监控考察。
“国际大考”的通过,促进了我国出口食品农产品管理体系的完善,保障了输欧食品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同时,对湛江水产品行业的促进更是立竿见影——2013年12月,我市出口欧盟水产品529.6吨,货值507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97.6%和349.5%!
作为“国家代表”,湛江18次迎检、18次成功,背后有何制胜法宝?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湛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湛江局”)、水产品出口企业、养殖场等实地采访、调查,寻找答案。
湛江代表国家迎检
“欧盟来华考察残留监控,国家质检总局让湛江迎检。”2013年11月1日,一个电话,让还在番禺开会的湛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麦伟强压力倍增。
这天上午,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广东局”)正式通知湛江:11月11日至13日,欧盟考察团到湛江全面考察水产品残留监控体系。
按照安排,欧盟将考察我市2家出口水产品企业(另有2家备检)、2家养殖场、2家兽药店,基本涵盖了残留监控链条全部环节。考察团由欧盟食品兽医办公室(FVO)3位官员组成。为保证进口产品符合欧盟要求,该办公室会派员对向欧盟出口食品的国家进行考察。去年11月7日至21日,欧盟先后派出7个考察团来华,检查我国5个产品、2个项目的输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湛江是其中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