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增长监管难
事实上,在航空快件中夹带危险品而造成隐患甚至事故的情况,并非个案。2012年,南航一架航班在降落后,货物就发生了燃烧,事后查证发现该航班的运输货物中夹带的耐风火柴发生了自燃,而运送这批货物的韵达快递,以及汇行、启昊2家公司,相互转手,均未严格按规定对包裹进行安全检查,中航协随后也对3家公司做出了注销航空销售代理人资格认可证书的处罚。
然而,这些看似很重的行政处罚,如今看来并没有减少瞒报谎报危险品事件的发生。对此,上述快递企业管理层对本报记者坦陈,在目前的快递和货代高速增长而又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很多企业在人员培训和风险管理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尝尝怀着侥幸心理进行冒险。
“如果严格进行开箱验视,目前市场上流动的三分之一的快递包裹可能无法准时送到,而即使做了开箱验视,快递人员也不一定有能力辨认出是不是禁寄的危险化学品。”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对本报记者分析,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员工的相关经验和接受的培训不足。
据记者了解,对以“四通一达”为首的快递企业来说,每天有过百万票的业务量,年营业额达数十亿,但很多快递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安检设备,而以加盟制为主的快递企业,对区域内加盟商的管理也几乎是放任状态。
而对于寄送危险品的货主来说,由于危险品的运费是铺货的数倍甚至十数倍,托运人及个别快递企业也常常会为了减少支付航空运费而谎报瞒报危险品,一旦被发现,受到的处罚也仅仅是取消航空货代资格,企业依然可以委托有航空货代资质的公司进行运输,或者注册新的公司重新申请资质。
因此,多位行业内人士建议,应该加大对发件人的处罚力度,并建立货代安保审计制度,而中航协称也将探讨法人退出机制,对代理企业实行信誉评价评估,建立违规企业及其法人代表黑名单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