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魅力新农村 央视展吴川市文化艺术之美

2014-04-02 10:27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龙志松

    “梅录泥塑甲天下”

    吴川泥塑源于唐末宋初,原是当地陶工欢度节庆的手工技艺。工艺流程为塑、刻、捏、彩、饰。手工精美,色艳传神,造型多取材于民间故事传奇、谐趣或神话人物等。现已发展为"水上泥塑"和"电动泥塑",更显流光溢彩,美不胜收。2008年,吴川泥塑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泥塑题材原先大多取自于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喜庆风俗的片断,如“盘古开天辟地”、“女祸炼石补天”,“嫦娥奔月”、“哪咤闹海”、“八仙过海”、“三顾茅庐”、“七郎打擂”、“平贵别窑”等。随着岁月的流逝,“泥塑”作品的题材也不断有新的发展。相当部分题材贴近生活,更具有乡土特色和时代气息,紧贴时代脉搏、饱含创意,让人耳目一新。如《吴川状元林召棠》、《抗日将领张炎将军》、《反腐倡廉》、《扫除黄赌毒》、《歌舞庆升平》等,都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泥塑造型优美,塑工精致,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是颇为精美的艺术品,深受观众欢迎。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中国泥塑民间艺术之乡”和“粤西小敦煌”的美誉。

    泥塑制作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吴川就存在着大批的能工巧匠。每逢年宵,梅录的艺人都会在自家门口捏造一些神话传说中象征如意吉祥的人物,引来邻居观看,以示兴旺。年宵捏泥塑就成为了吴川一种民俗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泥塑风干后容易开裂,很不雅观,而所做的泥塑大多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居多,人们怕触犯了神灵,因此要请人帮送“泥鬼”,称"逐泥鬼,迎吉祥"。此俗直到解放后消失。

    泥塑的制作过去是用稻草、竹木支架、泥为材料,使用材料简便,制作快捷。近年,“泥塑”制作工艺不断创新,稻草竹篾已被“铁线扎钢筋”所取代了。泥塑业已发展到水上彩塑、活动彩塑,配上现代灯光、音响、舞美设计,集电、光、声、动于一体,显得更加流光溢彩,美不胜收。有的群众还别出心裁地搞“活泥塑”,只要来人轻轻按一下机关,小舞台上的“书生”就可吹箫弹琴,又可启步运行;“公主”既可眉来眼去,又可翩翩起舞;随从也跟着拧起罗伞,确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这些巧夺天工的“泥塑”已经被“电动化”了。

    1980年,香港《申报》发表了题为《梅录泥塑甲天下》的文章后,吴川泥塑名闻海内外。有一大批泥塑制作的能工巧匠曾多次应邀到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昆明、海南、茂名、湛江等地制作泥塑表演。

    2003年9月,吴川市组织民间艺术精品晋京参加中国首届文物纺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出,泥塑《取经归来》等民间工艺作品荣获金奖,全部展出作品赠给北京师范大学傅仁美术学院作教学范本珍藏;2007年与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合办了“首届中国(吴川)泥塑艺术节暨‘吴川杯’泥塑艺术邀请赛”,共有天津、江苏、北京、河北、宁夏、陕西、河南,山东、广东等地包括闻名全国的天津“泥人张”的传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逯彤等在内的泥塑艺术家前来参赛,堪称我国民间艺术一大盛事;吴川泥塑《人龙腾奥运》参加2008年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及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入选中国美术世界行,赴德国法兰克福及法国巴黎展出;2009年吴川泥塑应邀参加“无锡(中国)泥人精品展”吴川泥塑作品共二十三件被(中国泥人博物馆)收藏;2009年吴川泥塑《乡村处处风光美》获第十一届全国美术展,并于2010年参加上海“世界华人庆世博美术大展”;吴川泥塑《人龙舞》获2011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大展金奖,《光阴万代之过客》获2011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2011年6月,“吴川泥塑”代表湛江文化产业参加第六届深圳艺术博览会。

    近年来,吴川市政府对“泥塑”这一传统民间艺术越来越重视。为了弘扬这一优秀传统艺术,打造“中国泥塑之乡”,为后代留下一笔珍贵的雕塑文化艺术遗产,2006年初,吴川市在“文化岛”建起了吴川民间雕塑园。中国著名雕塑艺术家、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潘鹤为雕塑园题写“吴川民间雕塑园”园名。

1234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环北广东工程首条盾构区间顺利贯通
  • 湛江军博园“灯塔”游客服务中心将开放
  • 经开区活力街区“升级”在即,可移动餐车有序进场
  • 《心跳地球》MV拍摄完成  中秋之夜徐闻现场首唱
  • 月饼香飘指尖 团圆情暖心间
  • “技能照亮前程”,湛江多措并举深耕技能人才沃土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