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
不仅仅是“村民办事不出村”
村民办事不出村,靠事实说话:
——以办理贫困证、孤儿证为例,公共服务中心未成立前,林屋村村民要跑到20多公里外的、位于梅菉街道的吴川市民政局,甚至来回跑几次,未必找得到人、办得妥事。来中心找代办,可省去跑腿的工夫。
——以计生证(未婚证)为例,过去林屋村村民要跑到8公里外的黄坡镇计生办,如今来到公共服务中心的“文教卫体健康”窗口办理即可。村民若要迁移入户,以往要跑到6公里外的黄坡镇中山派出所,现在来到中心,备齐证件材料后,交给代办员上送到中山派出所即可。
代办服务,让林屋村公共服务中心赢得民心。而且它还在发展现代农业、调解土地纠纷上“大显神通”——
今年3月底,有村民来到中心反映,能不能学习化州,在林屋村推广种植橘红。中心管委会开会研究后,决定由村支书林海带领4个村民小组、20多人去到化州,考察橘红的经济效益和种植风险,向当地种植户学习栽培技术。同时,中心下设的农业综合服务站,将村里林地的泥土送去化验,发现适合种植橘红。回来后,中心开会决定:年内开始育苗,先在林地试种20亩,“村里有6千亩桉树林,每亩效益不到100元,如果改种橘红,3年后挂果,乐观估计,收入将达到每亩8000多元!”林海兴奋地说。
中心还成功化解了林屋村和李屋村一段长达20多年的“宿怨”——两村在鹤岭有60亩的土地纠纷,李屋村要求划归20亩地。今年1月,通过中心的工作,由林屋村村长、中心副主任林巧才带头调解,两村党员干部一团和气地围坐一桌谈判,最终达成协议,林屋村将6亩林地划回李屋村。两村皆大欢喜,和好如初。
借着公共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林屋村村民自我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自我管理能力越来越高,走出一条有示范意义的乡村社区化管理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