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东医科大学、湛江市计算机学会与霞山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霞山区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技能提升培训在霞山区教师发展中心正式开班。
多方协同,共启AI教育新篇
本次培训分学科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两类开展,旨在破解教师数字素养瓶颈,构建区域智慧教育生态。
据介绍,培训依托高校教授、省级金牌教练及湛江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AI骨干组成的跨领域师资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模式,结合湛江湾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等实地研学资源,助力教师掌握AI前沿技术并落地教学场景。
本次培训是构建协同帮扶模式、打造粤西基础教育数字化样板的重要环节。广东医科大学有关负责人说,“将以“新医科+新工科”优势投入专项经费,计划年内覆盖150名教师培训。”
据了解,湛江市计算机学会三十年来始终致力于AI人才培育,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联合多方力量打造“高校—学会—教育局”协同帮扶模式,推动霞山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迈出关键步伐。
理论实践融合,赋能教师成长
首日培训以AI基础理论与科研能力提升为核心。广东海洋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陈晶教授系统讲解AI技术原理、伦理安全及教育应用逻辑,并结合教育类项目申报,指导教师通过文献检索提炼创新思路。
下午,参训教师走进湛江湾实验室,在科研人员引导下,参观AI与海洋科技融合的智能监测、数据分析等前沿成果,为跨学科教学积累实践案例。
次日培训聚焦工具实操与创新应用。广东海洋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张莹博士通过“AI教学工具应用”课程,演示Scratch、Python编程工具及DeepSeek、豆包等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在学情分析、课堂管理中的实操技巧,并组织教师分组设计“智能作业批改”“课堂行为分析”等创新教学方案。下午的研学活动中,教师们走进广东海洋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沉浸式观摩“海洋+新工科”双创教育实践场景及学生自主研发的多元AI创新成果。
全周期支持,构建长效生态
本次培训采用“三阶段递进式”培养体系。5月至9月分批次完成100名学科教师与50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程涵盖AI基础、编程教学(初/中级)、赛事指导等模块,并配备超星平台90学时线上资源供持续学习。后续阶段将邀请青少年信息学金牌教练开展赛事模拟,助力教师带领学生冲刺2025年粤港澳青少年信息学创新大赛等白名单赛事,同时推动1-2所学校创建“湛江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
未来,湛江市计算机学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产学研资源,通过“训前需求调研—训中实践指导—训后跟踪服务”全周期支持,培育一批“懂技术、会应用、能创新”的AI教育骨干教师,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全力书写智慧教育的崭新篇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