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吴川市浅水镇覃村乌石坡,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农业图景扑面而来。蕉林郁郁,槟榔吐翠,泥土深处广地龙(蚯蚓)悄然钻行,这片曾经撂荒的丘陵地,正通过“香蕉+槟榔+广地龙”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焕发新生,实现“地下地上同作业、一地三收同增收”。
与此同时,在浅水镇李上旺岭村,“稻虾共作”示范基地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稻田育虾、虾肥稻壮,一田双收,勾勒出一幅绿色农业的新画卷。
从“一地三收”到“一田双收”,浅水镇正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切入点,深度挖掘土地“沉睡资源”潜能,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多元增收的农业发展新路径,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力。
香蕉树郁郁葱葱。
“一地三收”: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站在覃村乌石坡的高地俯瞰,20亩香蕉树整齐成行,挂果累累;蕉林之下,槟榔树苗挺拔而翠绿;而脚下的土壤中,广地龙正在静静“劳作”。一片生态立体种养的实践地,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
“以前这里全是起伏不平的黄土地,不适合种水稻,村民也不愿种果树,基本都外出打工。”乌石坡种养基地负责人李敏说,后来,经省土壤研究所前来检测土壤成分,确认为沙壤土,湿度适宜,具备发展广地龙和果树的条件。2023年,在浅水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盘活撂荒地,引进广地龙养殖项目,建成广地龙养殖基地,并在部分闲置的土地种上香蕉树等果树,广地龙让贫瘠的土地变得越来越肥沃。2024年又通过招商引进槟榔种植项目,种苗从海南引进,每株成本10多元。槟榔对土壤和地形适应性强,且市场前景广阔,将其引入既能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又能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
目前,乌石坡基地已种植约20亩“红粉美人蕉”,每亩约120株,每株产量30至35斤,市价稳定在12元/斤以上;槟榔树共种植54亩、约8000株,属“矮脚种”品系,三年后挂果,亩产效益可观;而广地龙养殖面积已达70亩,每亩年产量1500至2000斤,当前售价约10元/斤,亩产值超过1.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广地龙不仅具备药用价值,还能极大改善土壤生态结构。它钻土疏松土壤,排泄富含氮磷钾的粪便,为果树生长提供充足养分,构建出“虫改土、土养树、树护虫”的立体循环系统。
“香蕉长得旺,是因为广地龙改善了土壤,槟榔树也跟着壮了。”李敏充满着期待地说,“曾经荒芜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等到槟榔丰产,实现香蕉、广地龙、槟榔三项并收,一年收益翻几倍。”
多元开发:高效盘活闲置土地
作为农业大镇,浅水镇立足资源禀赋,主动盘活撂荒地,引进企业项目,打造特色农业发展体系。“广地龙养殖与槟榔种植项目,是浅水镇近年引进的重点农业项目之一。”浅水镇副镇长柯洪表示,项目不仅改善了土地质量,也带动了就业增收,探索出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共赢新路径。
据了解,浅水镇广地龙养殖项目以南药广地龙高密度养殖(繁殖)、生产、加工、销售和研发为主,注重于蚯蚓保护与土壤生态产业融合,形成了具有南药广地龙特色发展绿色技术体系。该镇广地龙养殖有专业的技术团队支持。项目核心团队由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技术团队组成,团队在广地龙养殖方面经验丰富,技术深厚。广地龙养殖项目与国药集团签订了收购协议,打通销售渠道。而在槟榔产业方面,浅水镇共发展槟榔种植面积约1300亩,均为近两年引进种植。镇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宣传动员,鼓励村民流转撂荒地,同时与企业合作,引进专业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此外,当地政府还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完善灌溉、道路等配套设施,为槟榔种植创造良好条件。
槟榔种植项目盘活了村中闲置土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每年获得稳定租金收入,同时在基地就业,实现“家门口就业、双重增收”。
稻虾共作:一水两用双增收
在浅水镇李上旺岭村,“稻虾共作”模式同样取得丰硕成果。该模式利用生物共生原理,养殖和种植相互促进,增加水稻的综合效益,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虾共赢。
基地负责人郭上春介绍,在这一模式下,养殖的罗氏沼虾品质好、卖相佳,市场收购价达35至50元/斤;一造虾亩产量可达300至500斤,水稻亩产量800斤,整体经济效益远超传统单一农业。
该项目由吴川市振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首期投入300万元,盘活撂荒地约270亩,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提供优质虾苗、无公害养殖技术和水稻管理方案,同时与农户签订土地使用及养殖合作协议,实现了土地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我们种植的是巨型水稻,茎粗根壮,抗旱抗洪抗倒伏能力强,米质优、产量高。”郭上春介绍,“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的种养综合模式,虾类活动提升了水体溶氧,减少了稻田病虫害的发生,使得整片稻田无需使用化肥农药,兼顾绿色环保与经济效益。
据悉,该公司计划到2028年前在浅水镇内将“稻虾共作”模式推广至800至1000亩,进一步拓展立体生态农业的应用范围。
柯洪说,“稻虾共作”新模式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绿色化、生态化和高效化,还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立体种养:生态农业绘就振兴蓝图
“立体生态种养是未来乡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吴川市农业人士李春成认为,应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种养环境,提高广地龙与虾类品质和产量;同时注重品牌建设,打造具有浅水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升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
“传统农业面临土地资源约束和生态承载压力,而立体种养通过“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维互动,构建起小型的生态系统。”李春成表示,“广地龙在土壤中钻洞促进根系呼吸,其粪便富含腐殖酸和微生物,能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稻虾共作中,罗氏沼虾活动搅动水体,增加溶氧量,减少水稻纹枯病发生——这些都是生态农业的‘隐形价值’。”
近年来浅水镇通过土地整治和产业引进,盘活了大量撂荒地,推动农业绿色化、生态化、规模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柯洪表示,未来浅水镇将继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种养基地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完善种养技术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企业,打通农产品全链条,提升附加值。同时,结合浅水镇自然优势与产业基础,打造集农业观光、生态体验、农旅融合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