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的新赛道上,低空经济凭借其辐射带动效应强、产业融合度高、创新活力足等独特优势,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湛江坐拥得天独厚区位条件和丰富自然资源,正站在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上。立足现有成果,聚焦关键领域,以系统性思维推动低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湛江提升区域竞争力、融入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强化政策引领
筑牢发展根基
政策是产业发展的“方向盘”。2024年9月,湛江出台《湛江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18条具体措施和49项重点任务,构建起覆盖规划、建设、招商等全链条的政策体系。同时,市工作专班的成立,实现了跨部门协同统筹,为政策落地实施搭建了高效的服务平台。
在全国竞相布局低空经济的浪潮下,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深圳依托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与活跃的创新生态,形成强大的产业虹吸效应,成功集聚了一批低空经济领域的头部企业;成都则以精准的政策引导为驱动,构建起特色鲜明、链条完备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两座城市分别以创新驱动和政策引领为抓手,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典型样本。湛江应进一步对标这些先进地区的经验,加快编制低空经济专项规划,从产业布局、发展目标、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谋划。探索组建专业化发展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形成“政策制定—执行—优化”的闭环机制。通过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基建网络
夯实发展支撑
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硬底盘”。目前,湛江已初步构建起“通用机场+起降点+服务平台”的立体网络。中信海直湛江坡头直升机场、吴川无人机综合应用平台投入使用,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了基础保障;湛江吴川国际机场规划通用航空服务区,为运输机场与通用机场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多地通用机场及三甲医院起降点加速布局,进一步拓展了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
但在目前,与低空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湛江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湛江应加快构建“1+4+40”机场体系,即以1个枢纽通用机场、4个骨干通用机场和40个简易起降点为架构,推动运输机场与通用机场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同时,同步完善eVTOL充电桩、5G-A通感一体基站等配套设施。eVTOL作为未来低空出行的重要工具,其充电桩的布局将直接影响其应用推广;5G-A通感一体基站能够为低空飞行器提供高精度的通信和感知服务。通过打造覆盖全域的低空数字化信息系统,实现对低空飞行活动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升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拓展应用场景
释放发展活力
应用场景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湛江已在多个领域实现场景创新。在农业领域,400余台农用无人机服务近海养殖监测,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监测养殖区域的水质、鱼类生长情况等,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在物流领域,琼州海峡无人机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营,缩短了两岸物资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在医疗领域,无人机血液运输填补了省内空白,为紧急医疗救援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文旅领域,赤坎金沙湾无人机表演成为城市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动场景商业化,湛江应聚焦“低空+物流、交通、医疗、公共服务”等重点方向,在物流方面,联合顺丰、京东等物流巨头拓展城市低空配送,利用无人机实现快递的快速投递,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在交通领域,探索开展低空通勤试点,开通城市间的短途低空航线,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在医疗领域,扩大无人机在紧急医疗物资运输、远程医疗诊断等方面的应用;在公共服务方面,利用无人机开展环境监测、消防救援、应急指挥等工作。通过以场景驱动产业需求,形成“应用-反馈-升级”的良性循环,不断释放低空经济的发展活力。
深化产业招商
增强发展动能
产业招商是壮大经济的“强引擎”。湛江已引入宇景高科装备制造产业园、博鹰通航无人机生产等多个项目,总投资超20亿元,并与通号低空智能科技达成战略合作,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进一步补链强链,湛江应完善专业招商专班,由熟悉产业政策、市场动态和招商技巧的专业人员组成。绘制产业链图谱,清晰梳理出飞行器制造、零部件研发、运营服务等领域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企业。围绕产业链图谱,重点吸引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运营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湛江临港经济区、空港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优化配套服务,吸引大湾区的低空经济企业向湛江转移,推动湛江成为产业集聚高地。通过打造“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聚焦技术创新
提升发展质效
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力”。湛江拥有中科炼化、巴斯夫、宝钢湛江基地等龙头企业,在航空煤油、高性能材料等领域具备优势。这些优势为低空经济的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湛江应以此为依托,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聚焦航空器系统、飞行保障等关键技术。比如,在航空器系统方面,研发更高效、更安全的飞行器动力系统、导航系统;在飞行保障方面,研究低空交通管理技术、飞行安全监测技术等。建立产学研用对接机制,定期举办技术交流活动,搭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推动无人机研发、航空维修等领域成果转化。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对创新机构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强化要素保障
稳促发展前行
要素保障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压舱石”。湛江通过优化政策措施,成功推动多个低空经济重点项目落地。依托创新型人才引育模式,初步构建起覆盖高端研发与技能实操的人才梯队。在此基础上,应在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人才引育和空域管理等方面发力。在政策支持上,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将重点项目纳入市级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在资金保障上,通过政府投资基金、金融保险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比如,设立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开发针对低空经济企业的金融保险产品,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在人才引育上,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通过提供人才住房补贴等措施,吸引国内外低空经济领域的高端人才;支持本地院校开设低空经济专业,联合行业协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与此同时,深化空域管理改革,加强低空飞行安全监管,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空域使用规划,优化飞行审批流程,提高空域使用效率,为产业发展营造稳定环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