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科技翅膀”让防控如虎添翼

2025-08-16 09:10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陈天心

8月12日下午,廉江市良垌镇在无人机航拍引导下,对全镇划定的12个重点片区同步开展蚊虫孳生地集中清剿行动。(8月15日《湛江日报》)

8月14日,湛江日报微信公众号以《湛江“黑科技”灭蚊,硬核又高效!》为题,介绍了赤坎、霞山、遂溪、廉江等地借力无人机防蚊灭蚊的经验做法;同日,“湛江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省级专家“传经送宝”,湛江流调能力再升级。

当赤坎的AI无人机穿梭楼宇间,自动识别天台积水点;当遂溪的热成像无人机夜间升空,锁定5米高空的成蚊聚集区;当省级专家结合本土病例轨迹,为流调队员“量身授课”——湛江这场应对基孔肯雅热的防控战,正以科技为“翅膀”,为精准防治蚊媒传染病装上了高效之“翼”。从“人海战术”到“智慧攻坚”,从“经验处置”到“靶向发力”,科学防控之效愈发明显。

有了“科技翅膀”,隐蔽角落、卫生黑点在“精准侦察”中无所遁形。蚊虫孳生地的“隐蔽性”与“分散性”,曾是防控工作的一大难题:人工巡查爬不上高楼天台,探不进城中村窄巷,更难发现绿化带深处的废弃积水容器。而无人机充当“空中侦察兵”,恰恰破解了这一难题。赤坎区的AI无人机自带“智慧大脑”,高清摄像头如“显微镜”般捕捉塑料桶、积水坑,将两周的人工排查量压缩至2天;霞山区“空地联动”模式更显高效,无人机发现楼顶积水后,地面小组半小时内即可到场清理,实现“空中发现—地面处置”的无缝衔接。科技不仅延伸了防控的“视野”,更通过数据化、智能化,让隐患排查从“凭经验”变成“靠数据”,从“被动找”变成“主动筛”,彻底扭转了“漏查、错查、慢查”的困境。

有了“科技翅膀”,防控举措、靶向整治在“专业赋能”中精准落地。防蚊灭蚊绝非简单的“喷药消杀”,而是需要结合蚊虫习性、环境特点、防控态势的科学行动。湛江的实践,将科技与专业深度绑定:遂溪县用热成像无人机夜查,既精准定位成蚊聚集区,又选用生物药剂避免生态破坏,实现“灭蚊不损环境”;市疾控中心邀请省级专家“定制培训”,针对湛江病例轨迹解析传播链,指导流调人员精准划定风险区、规范追踪流程,让“早发现、早溯源”有了技术支撑。科技成为专业能力的“放大器”,让每一项防控举措都落在“点子上”,用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效果。

但需清醒看到,“科技翅膀”终究是赋能的工具,真正让防控“如虎添翼”的核心,始终是那些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人”。廉江良垌镇的防控现场,无人机划定的“问题清单”再精准,也需干群扛着工具直奔积水点,蹲在地上清理杂草、翻盆倒罐;赤坎区AI无人机推送的整改单再清晰,也依赖社区干部逐户沟通、督促落实,补上“机器难触达”的盲区。就连无人机的操作、热成像数据的解读、流调技术的应用,背后都是飞手反复练习的操控技巧、疾控人员专业扎实的业务能力、基层干部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人防+技防”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实现“1+1>2”的治理效能。

编辑:梁海飞
值班主任:苏碧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2025南国书香节湛江分会场暨湛江书展开幕
  • 汇聚爱心力量 点亮儿童梦想
  • 感受藤编魅力
  • 全国生态日探秘“绿动力”  沉浸式体验湛江生态保护一线
  • 一起拥抱湛蓝的“AI”
  • 广湛高铁湛江北站项目25亿元授信融资落地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