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7月27日,吴川市梅菉街道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重点区域进行排查消杀。
在高温多雨的夏季,蚊虫繁衍速度急剧攀升,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也随之进入高发阶段。7月27日,吴川市梅菉街道积极响应防控号召,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针对辖区卫生死角、闲置地、绿化带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与清理,铺开了一张防蚊灭蚊网。
这张“网”,铺得科学精准。蚊媒传染病的传播,核心在于蚊虫这一“媒介”。伊蚊作为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毒的主要传播者,偏好于在小型积水环境中产卵繁殖。无论是瓶罐、轮胎、托盘等积水容器,还是坑洼、树洞、竹筒里的小型积水,亦或是堵塞沟渠形成的死水,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育儿所”。梅菉街道聚焦这些蚊虫孳生环境展开清理,精准命中防控要害,从源头上阻断了病毒传播的链条,能极大降低蚊媒传染病扩散风险,可谓抓住了“牛鼻子”。
对老旧小区、城中村、农贸市场周边等蚊虫密度较高区域的强化消杀,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区域人员流动频繁、居住环境复杂,卫生设施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容易出现垃圾堆积、排水不畅等问题,为蚊虫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空间。梅菉街道的强化消杀行动,能够有效降低这些重点区域的蚊虫密度,为防控工作筑牢坚实的壁垒。
要进一步铺开织密防蚊灭蚊网,需充分发挥多方力量。基层党组织作为防控“主心骨”,应将爱国卫生运动与防范蚊媒传染病扩散深度融合,靠前解决消杀设备不足、老旧小区清理难等堵点问题,为基层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党员要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防控责任传导到神经末梢,带头清理卫生死角,以行动示范破除“小事无关紧要”的懈怠,带头入户宣讲防蚊知识,消解群众的侥幸心理,激活群众参与的主动性,让“要我防”转变为“我要防”,让防蚊灭蚊网“密不透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也要积极行动,形成合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如为老年人检查屋前院后、帮商户清理周边积水、给家长讲解儿童防蚊要点,这些具体服务将让防控措施更有温度。当专业消杀与家庭清理相辅相成,党员带头与群众跟进同频共振,防蚊灭蚊网便能从“有形覆盖”升级为“有效覆盖”。
防蚊灭蚊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从清理自家窗台的第一处积水,到响应社区组织的集体消杀,每个人的行动都是防蚊灭蚊网的重要一环。大家齐心协力,才能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蚊灭蚊网,共同营造健康、宜居的美好家园。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