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产业转型的浪潮中,湛江正以一场深刻的“人才革命”,奋力书写“老树新枝”的新时代篇章。
转型升级,关键在人。湛江深谙此道,以“人才链”嫁接“产业链”,用“政策活水”浇灌“产业良田”。破除地域之界,打破身份之篱,以真金白银之投入,真情实意之礼遇,引来八方英才。林浩然院士团队攻克鱼种繁育难关,“海威1号”虾苗抗病率提升45%;徐闻科技小院聚集教授硕博,让对虾游向东南亚;官渡蚝苗“广福1号”存活率提升23.3%,惠及700养殖户。数据无言却有力:年引育1.1万高技能人才,85%汇入传统产业,人才活水正润物无声。
科技赋能,蓬勃拔节。湛江乘数字东风,施“揭榜挂帅”妙手,引数字英才,赋传统产业以“智慧大脑”。廉江联袂华为,打造家电赋能中心,效率跃升30%,能耗骤降20%;霞山打造“中国蚝都”平台,让70亿元产值尽收眼底;254名科技特派员组成84个团队,破解2116个技术难题。从“看天吃饭”到“看数生产”,从“贴牌代工”到“品牌出海”,数字化正重塑传统产业基因。
校地协同,破壁融合。湛江创新“教授驻厂”“校聘企用”机制,让实验室与车间对话,让论文与产值共舞。粤华水产与海大专家携手,饲料成本每吨降230元;雷州订单班培养冷链人才,损耗率从25%降至18%;尊鼎珍珠科技小院让珍珠产量回升1吨,产值提升40%。高校的智慧之泉,终于流过校园围墙,滋润传统产业沃野。
尤为动人的是,在这场传统产业变革中,“新农人”成为一抹亮色。遂溪青年返乡创业,无人机在千亩薯田上空编织现代农业图景;“火山红薯”品牌斩获亿元销售额;雷州石狗非遗通过“直播+电商”焕发新生,半年销售破500万元。这些年轻人不仅用带回的技术、视野和商业模式唤醒了沉睡的土地,更用创新思维激活传统的产业,让乡村振兴充满无限可能。
湛江的探索给人以深刻启示:传统产业不是包袱,而是宝藏;转型升级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非简单的技术更迭或设备更新,而是一场以人才为核心的系统性革命。它需要政策引导下的精准引育,需要数字技术带来的智慧赋能,需要校地协同构建的创新生态,更需要一批敢于突破、善于创新的实践者。唯有让人才的活水充分涌流,才能润泽传统产业之根,让其萌发新枝、结出硕果。
展望前路,湛江仍需以更大魄力打破制度壁垒,以更宽胸怀广纳天下英才,以更优生态滋养创新种子。让外来高端人才与本土实用人才交融共生,让高校智慧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让数字浪潮与传统优势深度融合。如此,传统产业这棵“老树”必将更加枝繁叶茂,在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