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湛江赤坎老街的青石板路被暖黄灯光照亮,古井码头旁的金华金钩旗舰店格外热闹。20余组湛江日报社小记者家庭齐聚于此,亲手体验省级非遗——金华金钩海味月饼的制作,开启一场兼具味觉与文化的沉浸式之旅。
学做月饼。
指尖非遗里的快乐与匠心
金华金钩海味月饼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味鸡仔饼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湛江人中秋餐桌上的经典美味。
湛江市金华金钩饼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亚金是“金华金钩海味鸡仔饼”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和总经理钟广精结合中秋文化,现场讲解品牌历史与非遗技艺。
“海味月饼,以湛江特产海味虾米为主要原料,经选料、炮制、拌馅、搓皮、包馅、打饼、烤饼、包饼等8道工序精心制作,每一步都不能马虎!”钟亚金站在操作台中央,拿起一块面团演示。他将面团放在手心,顺时针轻轻揉搓,手腕灵活转动,原本略显松散的面团渐渐变得光滑圆润,像一颗温润的白玉球。
小记者们戴上手套,学得格外认真,大家学着师傅的样子,用擀面杖反复按压推擀面团,不亦乐乎。
包馅环节充满欢乐与挑战。市十一小二年级的揭骐光将馅料放进擀好的面团里,可刚一收口,馅料就从面团的缝隙里漏了出来。“没关系,咱们再来一次!”钟广精笑着拿起一块小面团,示范如何用虎口慢慢往上推:“你看,边推边捏,把缝隙慢慢合上,馅料就不会漏啦!”揭骐光点点头,重新拿起面团尝试。这一次,他放慢速度,手指轻轻捏合每一处缝隙,终于成功将馅料牢牢包裹在面团里。
压模环节最是热闹。小记者们将月饼生坯放进模具,双手用力按压,然后左右拍打,轻轻一扣——一个花纹清晰、字样分明的月饼雏形瞬间诞生。当看到完整的月饼从模具里出来时,陈元柏小朋友开心得蹦了起来:“我们成功啦!”
操作台上,面粉偶尔会沾在小记者们的脸颊和鼻尖,让他们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花猫”,家长们也忍不住加入进来,有的帮孩子整理面团,有的用手机记录下孩子认真制作的瞬间。
家长陆女士看着孩子自豪的笑脸,开心地说:“这样的活动既能让孩子体验动手的快乐,又能让他们了解本土非遗文化和老街历史,培养孩子对家乡的热爱,希望湛江日报社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了解老手艺爱上老味道
将制作好的月饼生坯小心翼翼地送入烤箱后,工作人员带领小记者们沿着青石板路,开启了赤坎老街之旅。工作人员一边走一边向小记者们介绍赤坎老街的历史故事。
返回活动现场时,烤好的月饼刚好新鲜出炉。工作人员打开烤箱门,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金黄的月饼泛着油亮的光泽,让人垂涎欲滴。
“这是我自己做的月饼,格外香!我要带回家和家里人一起品尝!”市二十九小五年级学生叶至远兴奋地说。
“第一次带孩子参加小记者活动,体验超赞!孩子从紧张到主动参与,还收获了新知识,性价比特别高,特别开心!这样的好活动,能陪娃在实践里长见识、练能力,特别期待接下来的活动。”陈元柏的妈妈点赞说。
钟亚金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模样,欣慰地笑了:“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老手艺、爱上老味道,传承湛江文化。孩子们今天亲手做了月饼,把这份匠心和文化记在了心里,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