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由IPGuangdong发起的“岭南观境——寻找广东最美阳台”活动,共有10个“广东最美阳台”参与投票,其中湛江红树林公园入选。
湛江红树林公园跻身“广东最美阳台”候选名单,一个充满诗意与生活气息的词汇闯进了我们的视野——“城市阳台”。
“城市阳台”是新型的公共区域概念,指在城市中利用空间的错落,修建能够观景的平台,为人们提供休闲观景的城市开敞式空间。近年,广州、杭州、洛阳、珠海等城市纷纷发力“城市阳台”建设,打造出令游客心醉打卡的“门面担当”。
对比这些城市的“大手笔”建设,湛江红树林公园这个“城市阳台”毫不逊色:试想一下,站在海上木栈道上,潮涨时红树气根随碧波轻漾,白鹭与海湾同入画框;潮落时滩涂间招潮蟹玩耍,科普牌上的生态知识与自然景观无缝衔接——这处“阳台”之所以让人眼前一亮,恰是因为它跳出了“人工观景台”的单一认知,把自然肌理、市民生活与城市记忆拧成了一股绳,让“上镜”的不只是风景,更是湛江这座滨海之城的独特气质。
让更多“城市阳台”如红树林公园般“上镜”,湛江大有可为。湛江的优势在“海”,不必跟风复制其他城市的设计,紧扣滨海基因做文章,许多地标都有成为“城市阳台”的潜质:比如硇洲岛可利用火山岩地貌,打造“灯塔+悬崖观海”的特色阳台,让火山奇观与海上日落形成独特反差;徐闻菠萝的海周边,可延伸出“田园+滨海”的复合型阳台,既留住乡村风情,又添滨海野趣;还有顶流IP赤坎老街,本就拥有历史建筑与文化底蕴的“加持”,不妨利用骑楼二层的临街空间,改造出“骑楼观景阳台”,通过创新场景让历史与当下在“阳台”上对话。
从功能上说,“城市阳台”也要打破“单一观景”的局限,像红树林公园那样“融入生活”。比如,在江洪渔港“天光夜市”旁设“阳台”,让市民既能看渔船归港,又能买到新鲜海产;在赤坎老街周边的“阳台”嵌入“湛江故事小剧场”,让老街故事在市井烟火中飘进游客耳朵——当“阳台”能满足观景、休闲、文化体验等多重需求,自然会成为人们愿意反复打卡的新地标。
当然,“上镜”的“城市阳台”也离不开精细运营的“保鲜”。“城市阳台”既然是一座城市的“门面担当”,就要充分将其利用起来,让其在社交平台上成为城市的“刷屏宣传片”。这首先需要“搭好舞台”,在“阳台”设计中预留“出片点”:比如红树林栈道旁设低角度观鸟台,方便捕捉白鹭掠海的瞬间;骑楼阳台挂起雷州竹编灯笼,夜晚亮灯后成复古氛围感背景。同时要“做好引导”,可在社交平台上发起“湛江城市阳台打卡季”等话题挑战,鼓励市民游客分享这些“城市阳台”美景与故事,评选“最佳镜头”赠予文创小礼品,激发传播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