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红米是我们很多村民的心血,如今却困在仓库里。”吴川市兰石镇名利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文聪道出当下困境。10月24日,一封来自吴川市兰石镇的求助函牵动人心。因客观原因,吴川市兰石镇鑫名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尚有5500斤优质红米面临滞销——1100包5斤装产品临期(保质期至12月19日),村民焦急万分。湛江日报社接到由吴川市兰石镇人民政府、吴川市兰石镇名利村民委员会及吴川市兰石镇鑫名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出的求助函后,迅速启动“媒体+助农”应急机制,通过实地调研、电商联动、发起爱心帮扶联盟等系列举措,为这批红米打通销售堵点,也为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提供了“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新方案。
陈文聪介绍说,尽管当地红米品质优良,但销售渠道单一,导致产品积压。经湛江市乡村振兴驻兰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推荐,合作社向湛江日报社发出求助,希望能借助媒体的影响力与电商平台资源,解燃眉之急。同时,也为名利红米长远产销探索出路。
收到求助函后,湛江日报社第一时间行动。一方面派记者深入兰石镇名利村实地调研,另一方面依托报社旗下电商平台开辟推广销售专区,扩大线上曝光与销售渠道。10月27日,湛江日报社发起成立“爱心帮扶联盟”,广泛号召社会各界参与。该联盟创新构建“批量采购+公益帮扶+爱心消费”三方共赢机制,面向持证商家等开放,只需认购50包红米,即可成为联盟一员,在公益助农的同时获得品牌曝光与产品资源。此举不仅是解决滞销问题的应急之策,更是“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搭建城乡供需桥梁的创新实践。
吴川市兰石镇名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鉴民介绍,当地种植红米历史悠久,依托袂花江畔冲积沃土与四季自流灌溉,稻米富含矿物质。2018年,在帮扶单位支持下,村里成立了鑫名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选种、标准种植,并定期邀请农技专家培训,注册“名利禾花”商标,推动红米产业规模化发展。2024年,名利村种植红米、黑米共计40余亩,产量达14000余斤,已成为名利村特色产业。陈文聪表示,此次求助不仅是销售临期产品,更希望借助媒体牵线搭桥,建立起持续稳定的产销机制,寻求更广阔的市场资源,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目前,“爱心帮扶联盟”已向社会各界开放参与。若您或企业愿助力采购、对接销售渠道,可联系黄先生:18927692221(微信同号),一起为名利村“好米”搭起产销桥。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